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中国玉文化>正文
红山文化探秘之“崇龙尚玉”

2018/9/12 玉雕大师艺术网 作者:王耀武  王相骊

“飞起玉龙三百万”曾是很流行的一句话,各行各业都在引用,用来描绘红山诸文化“崇龙尚玉”的优良传统是再恰当不过了。红山文化玉龙的出现,是引发科学界振动的大事,它证实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远远不止5000千年。


我们先回顾一下,红山文化中先后出现的“龙”和“玉龙”的形象。

根据目前各种公开资料总结如下:最早的龙形态发现于距今8200年左右的兴隆洼文化时期,在其中一座墓葬中发掘了用石头堆塑的“猪首龙”,它的造型总体上呈“C”形,龙首部分用了一具猪的头骨。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组在大型专题纪录片《玉根国脉》中曾有过报道。

龙形堆塑与甲骨文“龙”字的对比

在辽宁省阜新市查海遗址聚落中心部位的小广场也出土了距今约8000年、红褐色、大小均等的石块堆砌的“龙形堆塑”,全长近20米,宽近2米,扬首张口,弯腰弓背,尾部若隐若现,有腾云驾雾之势。龙首、龙身石块堆摆厚密,而尾部石块则较松散。这条石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


考古学上把上述两个文化时期命名为“查海——兴隆洼”,主要就是因为两者时间和特征的高度趋同性。


接下来是距今7350~6420年的赵宝沟文化时期出土的“三灵尊”上有“群龙”遨游天空的形象,由神鸟(龙)、神鹿、神猪组成的一组龙,呈昂首状、肋生双翅,仿佛在行云布雨。已经颇具艺术特点、工艺相当成熟的龙的形态。


20世纪70年代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塔拉村发现了“C”形碧玉龙,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20世纪80年代在牛河梁等红山文化时期遗址发现了三个玉猪龙,且伴随着其他玉器成组的出现;再加上此前不久在辽宁喀左县东山嘴遗址发掘的双龙首玉璜,红山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元素——玉龙,引起了研究者极大关注。

这些玉龙构思精巧,造型生动,精致传神,静中寓动,风格独特。它们往往不以博大取胜,而以非凡的魅力服人。古人认为玉是山之阳精,是具有通神功能的圣物;而龙更是沟通天与地、人与神,具有超自然力的灵物,红山先民把玉和龙两个元素合二为一创造的玉龙形象,就是这样从源头上孕育出中华文化之树。

红山文化玉雕龙以其鲜明的文化特征和极为丰富的文化底蕴,被视为红山文化的象征。与勾云形玉佩、马蹄状玉筒和玉人(神)、玉龟、玉鸟等一起形成了特有的“红山玉文化”。尤其是玉龙一经确认,顿使龙的起源问题成为探索的焦点,进而极大推进了中华文明起源和中华民族形成问题的研究。


龙的演变并未就此止步。几乎与商朝同步的夏家店文化时期出现了制作工艺特别发达的彩绘陶,彩绘题材中就有大量龙纹,也就是后人经常说的“夔龙纹”。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花纹用浓浓的朱、白两种颜料绘在黑色光亮的器表上,更加具有神秘色彩。在年代和构图上,与商代青铜器的龙纹也更接近;或可以认为,这就是商代青铜器龙纹的前身。

综上所述,红山文化时期的玉龙起源早、类型多、成系列、传承久。本身就是通天神兽,再用先民认为有沟通人神特殊作用的玉来制作,玉龙更成为独一无二的“通神之器”。已经高度熟化、定型化的红山玉龙既突出了本身的特点又高度表现了龙的社会功能,并对夏商及后代的龙的演变影响深远。对中华传统和三皇五帝传说等诸多历史问题的探索意义重大。

欢迎关注中国玉雕大师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张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与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中国玉雕艺术媒体门户网站 —
网址:www.dashiyudiao.com
总部:北京 主编:李京光 编辑部官方微信:13796034138
编辑部官方邮箱:dashiyudiao@163.com
京ICP备18012624号-1) 本站原创文章、图片及版式设计未经授权严禁模仿、盗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