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热点专题> 正文
从匠人到大师,有一百个创意的距离

2019/3/6 玉雕大师艺术网 来源:新浪网


市场上已经有太多的“老套路”作品,什么“马上封侯”“欢天喜地”“富贵花开”,拼凑两三个动物,取他们名称中的谐音字去迎合一个口彩,牵强得很。

玉器设计其实可以向“实用性”、“纪念性”等很多方向去探索,比如我看见有人挂在车里的平安钟很好看,那么能不能用玉做呢?还有挂历上的生肖图案以玉雕镶嵌的方式做也值得一试。

我们总说要发展玉文化,怎么发展,说到底就要落实到每件作品的与时俱进,立意出新。

在古代,没有先进的磨玉工具,要准确的把握作品的比例,对称性、内壁薄厚的均匀都是很困难的事,需要玉匠有着高超、熟练的手艺,一件玉雕作品,大半的价值都依附在工艺上。

而现在,我们有了太多先进的玉雕工具,要追求比例、对称性之类的完美已经很容易,电脑数控可以轻易做到,而且比人工更精准。

不难想象,将来一件玉雕作品摆在眼前,人们顶多去赞叹一下造型的设计,很少再去对工艺啧啧称奇。

总之,容易得来的东西,一定会渐渐失去人们的青睐。

王觉作品《清水池塘淡淡风》

如今的收藏家,往往不会单冲着精湛的工艺去买作品,而是更看重思想、创意。因此对于玉雕创作者来说,光工艺纯熟只能算匠人,能读透材料,以工艺衬托、强化造化自然本身的魅力,又能将立意落回平实的生活和人类共同的情感上,才能算大师。

唐勇作品《端》

伴随着科技进步、时代主流意识,人们审美取向的变化,玉雕艺术形态、风格都会随之改变,这是大势所趋,而唯有那些潜心关注现实,思考生活,懂得返璞归真的创作者才能真正有所建树。

其实我们眼下的这二十年,正是整个行业在新中国之后重拾玉文化精髓、摆脱封建审美束缚、续写玉雕艺术新篇章的二十年。

洪保增作品

玉器创作告别了建国初期的“玉雕厂模式”,个人艺术风格、品牌得到了前所未有尊重,这一切意味着一个真正能出现大师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李白诗云:“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所谓“饮者”,其实是指那些乐于释放真性情,摆脱桎梏,不屑反复效仿先贤的先锋人士。但愿在玉雕界,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的“饮者”。

欢迎关注中国玉雕大师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张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与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中国玉雕艺术媒体门户网站 —
网址:www.dashiyudiao.com
总部:北京 主编:李京光 编辑部官方微信:13796034138
编辑部官方邮箱:dashiyudiao@163.com
京ICP备18012624号-1) 本站原创文章、图片及版式设计未经授权严禁模仿、盗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