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热点专题> 正文
潘德珠:告诉你不知道的玉文化

2016-5-13  中国玉雕大师网  作者:李京光

 

早就想采访著名玉器艺术理论家潘德珠老师,但因为一些缘由始终未能如愿。其实,未采访潘老师之前,便已经阅读过他与人合著的纪实性小说《宝玉· 玉饕·玉传奇》。准确地说,这是一部主要以潘德珠的父亲——一代玉雕宗师潘秉衡大师为原型的作品,同时,也是一部描写自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玉器的百年发展史的文学作品。

本书中既有精彩的传奇故事,又有很多玉器方面的知识,可以使读者更好地了解玉器的思想理念和文化内涵。

在这部厚重的作品中,潘老先生以真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忱,向广大读者朋友们描绘了一代玉器艺术家们的传奇经历,这其中还不乏鲜为人知的有趣故事,可谓精彩纷呈。

最为难得的是,这本书还给一些玉器发烧友们一个很好的学习和借鉴的机会,因为书中介绍了很多难得一见的、国宝级的玉雕珍品,讲述了它们的创作理念与创作过程。这不仅能让玉器发烧友们增长知识,还能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动手创作玉雕作品的乐趣。这些都应该算得上是意外的收获吧。

需要挖掘的东西很多

那天下午,初次见到潘德珠老师的时候,见他穿了一件传统的对襟白衫,别看身体略显消瘦,但精神却是十分矍铄。潘老师是一个性格很开朗的长者,一见面就跟我们开起了玩笑,让人觉得很有亲切感。

很快,我们的采访就开始进行。谈及中国悠久的玉文化,潘德珠老师的态度十分明确,他认为很多东西都需要去挖掘和探讨。为此,他还特意举例说明。比如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记录关于中国玉雕工具史的图书。我们都知道,玉石是一种硬度特别高的石头,这样一来,古代玉石用什么工具去雕琢便成为一个有趣的话题。

在中国灿烂的玉文化历史上,名气十足的玉雕大师陆子冈能够雕琢出那么多精美的玉雕作品,他所使用的那把出神入化的“锟铻刀,至今都还是一个未解之迷。这样一来,陆子冈的操刀之技当然也就无从查询,关于他在玉雕技艺方面的问题,也自然成为一个很难破解的谜团。所以,在潘德珠老师看来,探讨中国玉雕技艺的工具史,本身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

再比如说,中国玉雕技艺的工艺史。潘德珠老师认为,数千年以来,中国玉雕技艺伴随着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断发生着改变。其中,早在原始社会阶段,我们的先人们便用玉石磨制成矛、刀、斧、铲等很多初级的生产工具,这个时期的工艺还没有形成体系,或者说还不能称之为工艺;而到了奴隶社会,玉雕技艺则有了全新的进展,特点为琢磨很精细,纹饰也开始有了艺术的美感,并且有很多复杂的动物形象的玉雕配饰出现,特别是玉雕阳文线条的出现,可以算得上是技法上的突破。

除此之外,关于中国玉器到底是怎样发展起来的问题,也是潘德珠老师近些年来一直在研究的课题。他之所以要这样做,理由很简单,那就是时代赋予他的重要使命。因为老祖宗留下的财富是不能丢弃的,传承的前提需要的是了解、认知和懂得。否则的话,一切都是无价值的空谈。

关于与玉石有关的很多问题,潘德珠老师希望能够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用自己的智慧,深入系统地进行研究。他很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让更多的中国人懂得这一世界独有的伟大文化,同时为中国古老的玉文化能够顺利地传承下去,尽一份绵薄之力。 

古代社会对玉工有偏见

在潘德珠老师的心中,中国历史上很多玉雕大师都是伟大的,他对他们充满了敬意。但是,我们却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优秀的玉雕大师只能被称之为玉匠。如果单从艺术的角度去理解,这样的称谓或许是在告诉我们,他们不能被称之为艺术家。对于这个问题,潘老师有自己的不同观点。他觉得这是封建社会对玉工的偏见。那么,何为艺术家?简单地说,主要是指具有较高审美能力和娴熟的创作技巧,并且因为从事艺术创作劳动,而拥有一定成就的艺术工作者。

实际上,艺术家的定义不难理解。这样一来,问题就会变得简单化。潘德珠老师表示,“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的雕刻,那么,玉雕技艺显然不能算是艺术,但是,如果我们将一件玉雕作品赋予了文化思想和艺术美感,那么,这肯定算得上是艺术,而且还是上乘的艺术佳作——因为这件玉雕作品有了创作者的思想,也就是有了生命……

的确,艺术创作的核心价值除了展现美,就是表达丰富的思想。潘德珠老师认为,在中国玉文化的历史上,玉石从来都不是大众的文化,它代表的是独一无二的皇权,是中国古代贵族社会独享的贵族文化。正是因为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中国古代社会里的那些玉雕工作者们的境地就显得有些尴尬了——他们琢玉,却不是玉器的拥有者,也不会为此得到丰厚的回报。说到底,他们在封建社会里没有很好的社会地位。正因为如此,艺术家的头衔很难落到这些手艺精湛的玉匠的身上,或许也就不足为奇了吧。为此,潘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古代社会对玉工有偏见,这些都是封建思想在作祟。”

玉文化的内涵足够丰富

其实,谈到中国玉文化,就一定要讲到玉雕工作者,因为他们在中国玉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书写的是技艺的历史。如果没有了玉雕技艺,恐怕文化的价值将要大打折扣。而讲到大家耳熟能详的玉雕大师,当然不能错过历史上被称为“北玉四怪”之首的潘秉衡大师。

作为一代玉雕宗师潘秉衡的首席传承人,潘德珠老师一直为父亲超凡脱俗的琢玉技艺而骄傲。为了弘扬父亲潘秉衡的独特玉雕技艺,也为了提高中国玉雕艺术的发展,这些年来,他一直潜心研究关于中国玉文化的历史。这期间,他很好地总结出,中国玉文化的历史,绝不仅仅是单一的关于玉的文化历史,这里还会涉及到很多文化层面的东西,诸如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他最后表示,中国玉文化体现的是一个大时代的文化,是中国数千年以来历史发展的文化,归根结底,还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人的文化。

 

潘德珠,玉圣潘秉衡传人,19409月生,北京人。晚年取号:继饕。承父号:玉饕。

编辑:张静

— 中国玉雕艺术媒体门户网站 —
网址:www.dashiyudiao.com
总部:北京 主编:李京光 编辑部官方微信:13796034138
编辑部官方邮箱:dashiyudiao@163.com
京ICP备18012624号-1) 本站原创文章、图片及版式设计未经授权严禁模仿、盗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