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玉文化> 正文
安徽磨盘山遗址:崧泽文化玉器

2024/5/21 玉雕大师艺术网

王的出现,意味着社会等级出现高度分化,已经进入了“古国时代”,从史前原始社会迈入文明社会之初。

崧泽文化 玉人像 南京博物院藏

崧泽文化,以江苏太湖区域周边为中心,辐射至周边的浙江、安徽一带。

安徽的郎溪磨盘山遗址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相较于崧泽文化等级最高聚落东山村遗址,地处文化分布边缘角落的磨盘山遗址反映出崧泽“王的时代”另一种社会面貌。

崧泽文化早、中期遗址分布示意图:最西部为磨盘山;红三角为东山村

(图源:《郑铎:从东山村遗址看崧泽文化早、中期社会权力的来源》)

磨盘山遗址从马家浜文化(距今约7000年~5800年)—崧泽文化(距今约5800~5300年)—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直到后来春秋时期,保存了上下四千年的文化痕迹,其中,以崧泽文化为主。

在崧泽“王的时代”里,磨盘山遗址只是不起眼的“小地方”:

遗址规模小,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相比东山村遗址总面积约27万平方米);

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均位于文化核心区的外围(迄今发现);

出土玉器多有重复使用的痕迹、以且以石英类、绢云母类假玉为主——这在“崧泽王”墓不可能出现。

在崧泽文化里,最显耀的玉器是“璜”,被认为是女性首领身份的象征。

东山村遗址(92号墓中出土) 玉璜

(迄今为止发现的崧泽文化中最长的玉璜:最大径16.7厘米,外围弧度长21.5厘米)

磨盘山遗址 玉璜

然而,磨盘山遗址却有独一无二的价值:

在长江下游,具有如此长堆积时间、保存完好的遗址不超过5个。

磨盘山遗址 崧泽文化 玉玦

十年前,2013年前后,南京大学为揭开皖东南史前文化面貌并为考古学专业寻找一处实习基地,最终,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联合开展磨盘山遗址的发掘工作。此后,南京大学每年约有十几名学生陆续前往,开展田野考古实习。

在2015、2016年两次发掘后,项目主要负责人一致认为磨盘山遗址是一处重要的史前文化聚落,可能有重大考古发现,经进一步严密规划统筹,2023年再次投身推进。今年,第4次发掘工作已经开始。

2023~2024年磨盘山遗址发掘项目负责人、近十年发掘实际主导者、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博物馆常务副馆长赵东升认为,虽然身处文化边缘地带,但是尽占河湖优势、依交通枢纽的磨盘人开创了“一种新的区域文明模式”:开放、包容、平等的品质,使磨盘山遗址成为古国时代次文明中心的典型代表。

在“崧泽王”文明之光照亮的角落里,磨盘山人过着平等、富足的生活,呈现了史前文明形态的另一种可能性。(来源:文博时空 )


欢迎关注玉雕大师艺术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张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与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玉钺,如何从“实战”走向王权的象征

下一篇:没有了

— 中国玉雕艺术媒体门户网站 —
网址:www.dashiyudiao.com
总部:北京 主编:李京光 编辑部官方微信:13796034138
编辑部官方邮箱:dashiyudiao@163.com
京ICP备18012624号-1) 本站原创文章、图片及版式设计未经授权严禁模仿、盗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