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收藏鉴赏>大师讲玉> 正文
玉雕的基本工序及方法

2017-1-24 中国玉雕大师网  编辑整理:大师兄写作组  作品作者:魏亁松

商周时期,治玉成为一种专业,玉器成了礼仪用具和装饰佩件。

玉雕的品种很多,主要有人物、器具、鸟兽、花卉等大件作品,也有别针、戒指、印章、饰物等小件作品。

中国的玉雕作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玉器雕琢主要包括选料、剥皮、设计、粗雕、细雕、修整和抛光等工序。


1、选料、剥皮

大多数情况下是根据玉料来设计,即所谓的"因材施艺"。

玉料尤其是经过河水磨蚀过的砾石玉料,往往表面都有一层氧化层,此外裂和纹理如何延伸,雕琢前需要有所了解,比如翡翠表面常常为黑色、黄色、红色等包裹,里面是否有绿色?络裂和纹理如何延伸?雕琢前需要有所了解,这样才可能做好玉雕设计。

当然玉石好的表皮,不能随意剥去,有时可以利用玉石表面不同的颜色进行设计雕琢好了可成为玉器的俏色,提高玉器的价值。

2、设计

玉器设计是雕琢玉器的关键。

一般说来,设计者往往是根据玉料的颜色、玦度、纹理和形状来设计雕琢题材,选择适合玉料特征的题材。

首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玉料,根据玦度和玉料外形设计,不能浪费玉料;利用好颜色,使其产生最佳效果;尽量摒弃玉件上绺裂暇疵,要做到“挖脏这绝”、”变职为榆”。

大型贵重的玉料雕琢,必须先画在纸上反复斟酌酝酿,设计完美后再落在干料上,雕琢者根据题材图案的线条进行加工。小件玉器加工可直接在料上勾样。

雕琢过程中要璜开玉料内部出现的缎裂,要充分利用其内部的颜色,这就需要不断地修改玉雕设计要多次在雕琢的玉件上描图。

3、粗雕

粗雕也可称为做胚,即按照设计要求将玉料雕琢成形,初步达到设计玉雕的基本造型。

粗雕非常重要这一工序是整个玉雕是否成功的基础,玉料一旦雕琢,就很难回头,真可谓是"覆水难收"所以雕琢之前要慎重。

为此玉雕行业在粗雕阶段就总结出许多经验其中“见面留棱”、“以方后 圆”、“打虚留实”、“留料备漏”、“先浅后深”等。

“见面留棱”  粗雕最初要将玉料切割成若干大的玦面,然后将这些大面分割成若干小面面与面之间要有棱角,这些棱角存在可以及时调整玉雕造型。

“以方后圆”雕琢圆形或球体时要采用微积分原理来加工,首先对玉料找祀,即将玉料切割成祀形或正方体,逐渐去角使得圆形或球体玉件面和棱越来越多从而也就越接近回或球体。

“先浅后深”玉器雕琢要由表及里。从浅到保地进行,也就是用工具勾出基本轮廓后再进一步完成造型。

“打虚留实”玉刚过程中要保留好外形比如人物的头部、腿部、手肘等外露部分要留足余豪,一旦琢磨坏了无法补救,而身着衣物的折曲纹饰是雕琢的重点。

“留料备漏”雕琢时有可能为了回璜络裂,或遇见磕碰等意外,需要调整局部雕琢内容所以粗雕时必须留料备漏雕琢最后才可以将预留的余料去掉。

4、细雕与修整

细雕,顾名思义就是仔细雕琢之意。

细雕的目的就是对玉雕造型进一步精细勘划,使表现的花鸟鱼虫、人物山水、飞禽走兽从德胡的轮廓状态进人精确塑造真实、逼真、有动切、有表情的细微雕琢的过程。

细雕要将雕琢图案详细勾拢在粗雕后的玉件上,将粗雕时没有定位的局初细微内容确定下来。然后根据勾画的线条对玉件进行精细雕琢,逐出由消除玦面棱线,使玉件表面没有明显的坑洼和一锅对,显出光洁、圆滑和平整,并对各种纹饰、边、角都要进一步修饰,使之更加清晰明显,玉件需要圆的部分一定要圆;需要祀的部分一定要祀。

细雕完成后还要进行精细修饰,一些容易磕碰损坏的细微部分和难雕的镂空部分在最后完成,全面审视玉件雕琢的效果,不足之处尽量使其完美,精细修饰应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

5、抛光

抛光是玉雕中非常重要而不可替代的玉作。

无论你如何精雕细磨,玉件表面始终都是粗糙的,显示不出玉石晶莹剔透的美丽,只有完美的抛光才能使玉石表现出温润光洁的外表,才能使玉器具有高贵的气质,寸能展现什器的真实价值。

抛光就是一种精磨过程,需要抛光工具配以精细而均匀的抛光粉和打磨精细的玉件研磨才有抛光效果。

抛光是在高速旋转的磨机上完成。不同的玉石对抛光粉、抛光速度(或温度)和抛光工具都有不同要求,要想抛光效果好需要不断摸索经验。

魏亁松作品《出世为莲》

6、修整、刻字和落款

最后的修活不是必须的,但是有时确实至关重要的。因为有些在设计制作过程中的毛病没有被发现,需要在抛光后修补。此外设计制作者或许需要在玉雕作品上落款刻字,一般都需要在作品完成后处理。

欢迎关注玉雕大师艺术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刘鑫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与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中国玉雕艺术媒体门户网站 —
网址:www.dashiyudiao.com
总部:北京 主编:李京光 编辑部官方微信:13796034138
编辑部官方邮箱:dashiyudiao@163.com
京ICP备18012624号-1) 本站原创文章、图片及版式设计未经授权严禁模仿、盗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