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中国玉文化>正文
甘海燕:没有文化,就没有中国玉产业

2016-08-21 玉雕大师艺术网 作者:陈景丽

甘海燕 ,文化工作者。南阳市玉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镇平县玉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十多年来潜心研究中华玉文化,广泛传播镇平玉产业,先后主笔成功申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镇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镇平玉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镇平玉雕工艺代表性传承人——仵海洲;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石佛寺珠宝玉雕有限公司;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实验区——镇平玉文化改革发展实验区;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镇平石佛寺玉文化产业园区;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镇——石佛寺镇;河南省特色文化专业村——石佛寺老毕庄村、榆树庄村;河南省文化产业五十强——镇平醒石工艺品有限公司等十多个国家级、省、部级荣誉称号,为弘扬中华玉文化,宣传镇平玉产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位于河南省豫西南脚下的镇平县,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玉雕之乡”,荣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实验区、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河南省文化产业五十强等多项桂冠。荣誉背后浸透着南阳市玉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镇平县玉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甘海燕的心血和汗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十多年来潜心研究中华玉文化,广泛传播镇平玉产业,对于推动镇平玉文化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笔者曾于2015年7月,和壹号收藏网“走进中国玉雕之乡”专题组共同采访了甘海燕先生。

收藏网:您是业内知名的玉文化、玉产业研究专家,对于玉文化的发展史研究透彻,能否给我们介绍下中国的玉文化发展史,这对于推动镇平玉雕产业的发展有何意义?

甘海燕:玉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源远流长的玉文化已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之中,成为世界东方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她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以玉为载体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的总和。从红山文化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再到多元的现代玉文化,中国玉文化有着8000余年的用玉史和2500多年的玉文化理论研究史。

玉文化基础理论的形成首先是围绕着玉德理念展开的,玉德观念荫芽于西周时期,玉德学形成于东周,而成熟于汉代。玉德实际上就是把玉质、玉音和玉色等自然属性予以人格化。

玉神公司代表作《恩爱百年》

大量史料印证,玉最初多用于生产工具和礼器。进入新石器时代,人们由打制石器转变为磨制石器,从中发现了一种美丽的石头,她不仅硬、美、润,非常珍贵。华夏民族的先民们由本能的审美意识将这些石头做成装饰品来美化自己,进而又成为了朝贡的宝物。因此,玉首先由民间进入宫廷,为王者所用。从玉的造字可以看出:玉字是王字加一点。王字是伏羲阴阳八卦中天地、乾坤符号的合体。换言之王为掌握天地乾坤者,只有掌握天地乾坤者才能佩玉。因此,玉成了王权的化身。

儒家内方外圆的理念、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需要一个物化的标准来寄寓。比如梅兰竹菊代表花中“四君子”。他们观察后发现,玉最能代表君子形象,坚硬且很温润,硬度高代表着正义、刚正、坚毅、不屈,温润代表有原则,这与儒家的中庸之道有相似之处。所以后来儒家所倡导的三纲五伦八德,八德在玉身上找到了代表性,形成了君玉阶段,“君子必配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形容君子如玉,“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个时期把玉君子化,君子也可以带玉,而不是之前的只有皇帝和王子可以带玉,把佩玉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进入君玉阶段。

《红粉佳人》

唐宋之后,进入了民玉阶段,一般老百姓也可以带玉。在唐朝时,佛教传入中国,佛教与儒家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儒家讲仁,佛家讲慈。仁者爱人,人必须爱两个人,必须爱父母,从爱身边的人,进而爱人类,爱社会,从小爱到大爱。儒家的“仁”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必须做好自己,把自身修好了,修养达到了,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爱人”必须讲孝,这和佛家的慈悲为怀相近。因而,儒佛两家的理念互相融合,佛家的金字佛和玉结合形成金镶玉,这样就形成了三教文化。

直到近代,多元文化融合,玉石可以镶钻。东方玉、西方钻,过去西方人士信仰钻石,认为钻石硬度最高且透明,代表着公开公正,而中国讲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西方认为钻石在阳光下,象征着事业煌辉、爱情灿烂,永不变色、永不褪色,说明爱的永恒;我们中国的文化讲究内方外圆所以选择了玉。中西方文化互相融合,出现了玉镶钻。现在是多元文化融合的时代,中西方文化、三教文化等都开始融合,这在石佛寺玉雕湾市场的产品中,都能找到答案。

这一系列的传承谱系,在中国玉文化历史长河中从来没有中断,并且每个时期都在不断的丰富完善,在继承和创新中发扬光大。所以,中国玉文化一直绵延不绝。外国人觉得中国人不可思议,很不理解为何将石头当作宝贝,这便是中外文化的差异。黄金有价玉无价,中国人恰恰是用美丽的石头承载了中国最先进、最优秀、最传统的民族传统文化,像书法一样,成为中国独有的文化遗产,也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日本曾受中国影响,玉文化流传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但此后中断了,国外其他华人聚居的地方也有很多爱玉之人,但都没有在中国本土生命力如此旺盛。

镇平玉雕产业的发达,也建立在这种文化因素的基础上。1975年,在镇平安国城遗址出土的两枚“圭形”玉铲,把镇平人制玉、用玉的历史追溯到5000年前。可以说,没有文化就没有中国玉产业。

收藏网:全国产玉、加工玉的地方很多,为何唯独镇平不产玉却实现了“玉源天下”到“天下玉源”的产业格局,成为全国最大的玉雕加工、销售集散地, 这其中有何环境和政策因素?

甘海燕第一,站在中国的层面上讲。中国玉文化在相同的氛围中,唯独镇平把玉文化做成产业化、园区化、景区化,并有相应的公共服务体系、公共管理机构、公共配套设施、完善的市场、人才培训机构、专业村、专业市场、专业学校,实现产业化、园区化、景区化三位一体,成为全国的典范。其他地方的市场也比较专业、比较集中,但没有形成产业化和完整的产业链,镇平现在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玉雕产品集散地和加工基地。

第二,站在河南层面讲。镇平玉文化产业已成为华夏文明传承区的重要研究基地,有句话说,要想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一千年去北京,两千年去西安,五千年就在中原、在河南。人文祖先伏羲、道家鼻祖老子都在河南。老子的道法自然,为我们解读了万事万物的天性与本质,所以说河南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是有依据的。

第三,站在镇平层面讲。刚提到镇平将玉文化实现产业化、园区化、景区化,现在讲如何实现,如何做到的,这是群众首创、市场拉动、政府推动的结果。镇平将玉雕产业做到全国最大最强,有其自身的历史、环境和政策因素,我们研究中国玉雕镇平现象,这几个因素也要分析在内。

一是镇平的历史地理因素。镇平总面积1500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山区、丘陵各占1/3,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少,当地人仅靠种田无法度日,只有靠加工、靠流通才能生活下去,所以加工历史悠久,传统手工业发达,有一定的群众加工基础,加工玉的历史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从夏商开始,历经唐、宋、元、明、清,渐成气候,清末民初,一代玉雕大师仵永甲的作品进驻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镇平玉雕从此名扬天下。

镇平人的商品意识从古到今都比较强,以石佛寺为例,被称做“小上海”,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玉器加工的原料是从赵河中淘出来的石英石,也叫红砂,硬度十级,在过去没有金属和钻石,人们加工玉器只能选择比玉硬度更高的石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说法也由此而来。很难想象,在当时的条件下,镂雕和内雕是如何做出来的,古代人的智慧也让我们十分景仰。

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镇平玉雕市场调研

二是镇平的政府推动因素。解放后镇平每个乡镇都成立了玉器加工厂,还有社办玉雕厂,通过镇平工艺美公司把产品统一收购后,通过天津口岸销往世界各地。在公有制情况下,奠定了镇平玉雕产业很重要的基础。改革开放之后,玉器行业进入个体经营时代,很多大师开始自己开厂带徒弟。原来聚集在玉器厂的师傅们,看似分散了,但像火种一样撒落民间。看似发展过程有高潮有低潮,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政府又开始规划园区,搭建平台,把这些人招兵买马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园区。

特别是2008年之后,河南省规划了8个改革示范试验区,镇平是其中之一,把公共设施配套、市场平台搭好,让加工户、经销商无忧无虑的进入到一个经营安全、环境优美、秩序良好的经营环境中,走上了园区化发展道路。


国际玉城

三是镇平的产业拉动因素。过去玉雕产业发展得不太迅猛,一直徘徊在几百万之间,上千万的营业额,已经非常了不起。随着改革开改的深入发展,人们的购买力增加了,强大的市场拉动和引导,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更多的人开始买玉、佩玉,玉雕市场的需求量增大。因而,一个产业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

从“玉源天下”到“天下玉源”,镇平人靠着无中生有的精神,把全世界的玉料像涓涓细流汇聚到镇平,再通过加工销售到世界各地,把玉文化通过玉器为载体又传播了出去。“天下玉源”玉料交易市场的名称也便由此而来。我们可以从产业的形成和文化传播的路径来解读,完全站得住脚。玉料买全球,玉料卖全球,这是镇平人的大手笔!

收藏网:您刚刚提到“无中生有”的精神,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精神和人文因素成就了镇平玉雕产业今日的辉煌?您认为玉雕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甘海燕镇平不出产任何玉料却是中国唯一的“玉雕之乡”,玉雕加工历史之悠久,玉文化积淀之丰厚,玉雕产业规模之宏大,在中国乃至世界均为首屈一指。丰厚的玉文化历史积淀,锻造出了“中国玉雕之乡”和“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两块金字招牌,锻造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玉雕产业。缅甸翡翠、加拿大碧玉、辽宁岫玉、新疆和田玉等玉种,经“镇平制造”后,销往全国各地乃至欧、美、东南亚计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一个行业奇迹。

“无中生有”在很多地方指贬义,但在镇平指的是褒义,玉雕产业集群的形成,靠的就是镇平人“无中生有”的创新精神、创造精神,善于整合资源的大智慧、大气魄,汇聚天下资源,为我所用。

从深层原因探究,镇平为何能将玉雕产业做到全国最大,主要有五种精神在支撑,这五种精神全国独有。

第一种是“无中生有”的创新精神。这是刚刚提到的。

第二种是四海为家的传播精神。镇平人只要听说哪里做玉生意可以赚钱,拎包就走,跟着亲戚朋友,到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旅游景区等地四处奔波。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出门大多坐头舱,南阳飞机场初建的时候,乘客大部分为镇平人。

第三种是诚信经营的儒商精神。人们在经商过程中,悟出诚信是立足之本,诚信经营才能走天下,才是长久之计,逐渐树立了诚信体系。

第四种是事实求是的实干精神。镇平发展玉产业不是盲目发展,而是事实求是的精神。全国也有很多其他地方建玉器市场,不少地方经营惨淡,萧条关闭,只有镇平的市场越做越红火。因为镇平人始终因势利导,按照市场规律在走,每一步的发展都经过充分论证,产业如何发展、如何推动,听专家、学者、业界方方面面的意见。尤其是关于玉雕产业的发展,一开始便做出战略布局,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又一届的领导始终按照这个布局来走。把镇平玉文化、玉雕产业当作一个战略项目来抓、当作特色产业来抓、当作一个富民项目来抓、当作一个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载体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

甘海燕陪同文化部产业司副司长李小磊考察镇平玉文化产业

如果没有政府推动和建立公共服务,就没有玉雕产业的发展壮大。比如说安全问题,许多商铺的产品价值几百万、上千万,如果不能有安全保障,一是商户不敢经营,二是外地客商不敢来。石佛寺玉雕湾安装了几十万个摄像头,武警全天候24小时巡逻,确保安全保障。

第五种是笑迎八方宾朋的开放精神。这种开放精神是大胸怀、大智慧、大手笔。

当时我们举办第一届玉雕节,县委书记梁绪兴同志,非常具有战略眼光,对于推动玉产业发展起了很大作用,提倡建议举办国际玉雕节,当时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县级城市居然要办国际玉雕节,简直是开国际玩笑,天方夜谭。当时有记者采访,很多人听说后都哈哈大笑。当时思想比较封闭,不少人觉得,办节之后,外地人都知道了原产地和价格,市场会受影响。但梁书记说,只有外地人来的多了,产量大了,规模上去了,才能把宏观的效益搞上去。最终力排众议,把玉雕节办成了,首届一炮打响,办得非常成功。

当时县电视台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大胆改革搞现场直播,场面十分壮观。节会配套的经贸洽谈活动、民间艺术表演活动、玉雕精品展销活动、学术洽淡研讨活动,都办得非常成功,成为一个成功的节会平台,一直办了9年,后来到2002年升级到南阳举办。实践证明,这个决定是非常正确的,通过办节会,把外地客商、经销大户都引进到镇平来。通过这些年的开放和不断的走出去交流、接受外界信息,镇平人的整个精神面貌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我从事玉文化研究多年,研究文化、研究产业、研究如何把我们的产业推广出去,让全中国人都知道我们镇平产业大群、产业园区和大师精品,通过我们产业政策、文化部门及各级领导的重视,经我的手,成功申报经国务院、文化部、省委省政府批准的国家级项目有12个,一个县仅围绕一个产业、一个项目,成功申报12项荣誉,这在任何行业都是不存在的。这与我们强大的产业支撑,也与我们文化部门、政府职能部门服务这个产业,有专业的领导来抓,有专业的队伍来做是分不开的。

最后,我觉得媒体的宣传推广对于这个产业发展的推动也是巨大的,好酒也怕巷子深,媒体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宣传很有必要,尤其现在是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互联网高度融合的时代,把我们的这个产业通过互联网+有效地融合,将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在,很多人担心,镇平人生产了这么多玉雕产品,万一哪天没有销路怎么办?如果把中国玉文化从头到尾梳理一遍,便不再担心,玉文化已经深入到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基因,会代代传下去。所以,我们玉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广阔!(来源:新浪网)



欢迎关注玉雕大师艺术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张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与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中国玉雕艺术媒体门户网站 —
网址:www.dashiyudiao.com
总部:北京 主编:李京光 编辑部官方微信:13796034138
编辑部官方邮箱:dashiyudiao@163.com
京ICP备18012624号-1) 本站原创文章、图片及版式设计未经授权严禁模仿、盗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