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7/21 玉雕大师艺术网
将一颗圆润的石头紧握手中,获得内心片刻的安宁,继而获得精神上的强大,这可能就是玉器诞生的瞬间。这种初始状态的偶然延续,逐渐加强而日益丰富,久而久之终于成就了中华民族系统的玉器文化。
中国八千年玉器史,共分为神玉时代、礼玉时代、德玉时代和俗玉时代。
八千年的玉器史包含了中华民族的全部情感,由物质中的精神转化为精神中的物质,所以玉的构成中早期精神成份远远大于明清时期,而清代乾隆时期的穷极工巧并不是前人不能为而是不为。
玉器作为中华民族手工业的杰作,伴随着我们一直前行,借取观复博物馆藏部分玉器赏析,让我们今天一饱眼福。
交颈耳语,语的是缠绵情话,是你侬我侬,是他年相见花开如昔,是天崩地裂永不分离,是细声耳语,是你知我知就好,是相敬如宾相濡以沫。愚以为,这就是爱情,爱情就是在一起。鸂鶒经常雌雄相随,喜欢共宿,也爱同飞并游,这是一种类似鸳鸯的水鸟,也是古时忠贞爱情的象征。
此件展品为青玉质,带沁色。鸠车古已有之,玉轮被均分为六瓣花叶,可以转动。一大一小两只斑鸠雕刻得十分饱满,小鸠伏于大鸠背部,大鸠尾羽呈扇状散开,为宋代典型摆件。鸠鸟在秦汉时期象征地位与权利,后演变为寓意辟邪祛灾、强身长寿之物。麻麻,我们也是有车的鸟啦!
古代文人与鹅的佳话不胜枚数,最熟悉莫过骆宾王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波清波”,所以鹅作为一种文人雅趣的象征,古人多将其镌刻成各种纹样,雕琢成各种饰物。这件来自宋代的玉鹅,质朴无华,脖颈优雅地回转,若有所思。
此佩,青白玉质,圆形,浮雕“一团和气”纹饰,人物刻画生动细腻,玉质温厚润泽。
“一团和气”图案粗看似一笑面弥勒盘腿而坐,手执短横幅“一团和气”,体态浑圆,细看却是三人合一。笑面弥勒的左右各是一个人的侧脸侧身:左侧是戴道冠的老者,右侧是戴方巾的儒士。三人促膝坐,相谈欢。“一团和气”语出宋代朱熹《伊洛渊源录》卷三所引《上蔡语录》:“明道(程颢)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明成化帝朱见深有感于当时朝野因为儒释道纷争不歇,故绘《一团和气图》,希望三教合流、朝野安定、国泰民安。明清两代“一团和气”题材的风俗画非常流行。
古代皇家豢养大象,主要用于仪仗,取其灵性威仪,体态稳固及太平有象之意。明清时期凡遇大朝会等庆典,驾辇、驮宝、仪仗,皆用大象,多至二、三十头。此件玉雕大象,身披彩锦,肃然立定,好像正在参加庆典,朝仪站班的样子。
玉质为黑白两色,巧雕白马黑猴,界限分明,猴子灵巧骑于马背,一手拉缰,一手挠耳,生动可爱,白马屈膝回首,与猴呼应,雕刻手法豪放娴熟,寥寥数刀,形神兼备“猴”与“候”谐音,寓意“马上封候”,仕途坦荡。
青玉质,莹润饱满,圆雕骏马曲颈回首,背以锦带束书,踏浪而来,马身圆润健硕,阴刻鱼鳞纹,另有负书神龟与其遥遥相对,雕刻细致入微,构思巧妙,海马负书源于上古传说,为祥瑞之兆。
“五毒”是指蝎子、蛇、蜈蚣、蟾蜍、壁虎。这五种毒物是汉族民间盛传的一些害虫,汉族民俗认为每年夏历五月端午日午时,五毒开始孽生。于此日午前在屋角及各阴暗处洒石灰、喷雄黄酒、燃药烟,以灭五毒,驱秽气。与此同时,将灰尘垃圾扫于室外,以净其室。此件玉器将五毒雕刻在神兽身上,是古人用来祛凶辟邪的。身背五毒,这神兽压力有多大呀!想来也是百毒不侵吧。
此件展品为青玉质,部分地方玉质因钙化呈现出白色沁斑。熊蹲坐于地,张口露齿,左肢前伸,右肢体蜷曲,掌中执一丸,似蓄势掷出,造型充满力量,同时又略带滑稽,将熊之憨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头颈处设有圆形凹槽,应为器物底座。
熊,在中华文明中,因其孔武有力,而被人们所推崇,因此才会有大禹化熊的传说。除了有图腾崇拜的层面之外,还因其身躯庞大,动作缓慢,略带滑稽感,而被人喜爱。至汉代,熊的造型,已然成为底足的首选形象而普及开来。
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形似狮而有翼的神兽,据传说,它象征着“仁”与“瑞”。一角称为"天禄",两角称为"辟邪"。身为神兽,爱好自然非同凡响,此君酷食金银珠宝,浑身宝气。流传到民间,辟邪就被视为招财进宝的祥兽了。(来源:观复博物馆)
欢迎关注玉雕大师艺术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张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与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南越汉玉——有玉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