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热点专题> 正文
并蒂芙蓉本自双 ——玉界伉俪杨宝忠和林宝香的幸福生活

2015-7-12 作者:李京光

曾几何时,央视的一个问死人不偿命的问题——你幸福吗?惹得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探讨何为幸福。那么,到底何为幸福呢?有一种通常意义上的回答看上去很不错,那就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较大乐趣并且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很久的愉快心情。实际上,没有一句话可以完全客观地概括人们对幸福的理解,正所谓见仁见智。我们只能这么说,只要当事人觉得舒服的生活,就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幸福。

在中国的玉雕界,提到北京的杨宝忠和林宝香夫妻二人,很多熟知的人都会说他们真是一对好夫妻。中国古代关于好夫妻的标准,可以用相濡以沫、举案齐眉之类的成语来形容。但他们夫妻的好,算得上是某种“超越”。因为他们还从事着同一个职业——玉雕创作。

琢玉成器

杨宝忠先生在玉雕创作上成绩斐然,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他于1998年应中国国家博物馆之邀,高仿太平天国领导人洪秀全的天王玉玺和印文,并且被永久性地收藏。这枚玉玺精选上乘的和田青玉雕琢而成,既有二龙戏珠、双凤朝阳的精彩图案,又有言简意赅、大气磅礴的精美文字,称得上是历史与文化的完美再现。

《礼记·学记》中讲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杨宝忠于1976年到北京玉器厂工作,通过三年的努力,他不仅很好地掌握了玉雕技艺,出色地完成厂里交给的各项任务,还积极地学习绘画技巧,成为他们那一批入厂青年的佼佼者。

文学创作离不开作者对生活的体验,正所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而玉雕创作亦是如此。杨宝忠先生的成长之路虽说算得上是一帆风顺,但他懂得,没有经历过生活的磨砺就不会理解艺术的真谛。所以,他还特别注重对生活的体验,以此获得更好的创作灵感。除此之外,他始终严格地要求自己,工作上做到精益求精,学习上做到不耻下问。毕竟,再精湛玉雕技艺,如果脱离了生活——这个使人成长的“大学”,都不会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玉牵有情人

当年,与杨宝忠先生一起进厂的共有15个年轻人。其中,有一个叫林宝香的聪慧女孩儿引起他的注意。说来也巧,杨宝忠的名字里有一个“宝”字,林宝香的名字里也有一个“宝”字,而两个“宝”字里都一个“玉”字。所以,从这个角度理解,玉石对于他们来说意义深远。不知道是不是命运的有意安排,这两个有着相同的年龄,又是同一天进厂,并且都是从事玉雕工作的年轻人,因为共同的人生追求而互生好感,成为一对被很多人羡慕的情侣。

都说恋爱的时光是美好而浪漫的。但是,当年他们的恋爱却没有那么多花前月下的美好,更多的时间都是在学习和探讨玉雕的技艺,目的是要实现共同进步和成长。若干年以后,当林宝香女士回忆起当年那段恋爱时光的时候,不但没有对此有丝毫的怨言,反而觉得那是一段不同寻常的恋爱时光——因为在她看来,这是另一种浪漫。

虽然时间的脚步悄无声息地带走了他们的青春岁月,但是,留下的却是很多让他们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直到今天,那些难忘的美好回忆,都没有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消退,它们清晰如初,一直都在杨宝忠和林宝香这对恩爱夫妻的心中闪现。为此,杨宝忠先生坦言:“青春时光确实是美好的,或许因为它很短暂吧。其实,在我们看来,爱情的意义应该包涵很多内容。我们那个时代,把厂里交给的工作任务都看得非常重要,说是一心扑在事业上也算不足为过吧。所以,谈情说爱的时间自然就会少一些。但是,我们觉得,不管是情侣之间还是夫妻之间,最重要的就是要信任对方,还要给对方以足够的支持和理解,这样一来,矛盾就会减少。当然,我们两个人是互补型的,我是做器皿品种,她是做花卉品种,花卉里会有器皿的陪衬,所以在创作中我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温润如玉,珠联璧合

其实,缘分是很难说得清楚的一件事情。两个人能够成为夫妻,原因应该是多个方面的。就杨宝忠和林宝香夫妻而言,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以及相同的人生追求,这些应该是促使他们走到一起的主要原因吧。当然,作为夫妻,笔者在他们的身上还看到了夫妻间最为难得的默契。

那天,在采访杨宝忠和林宝香夫妻的时候,多是丈夫杨宝忠先生回答笔者的提问,说出自己的独到观点。而妻子林宝香女士则更多的是在一旁倾听,偶尔会点一下头,表示认同,最多也就是补充一句。对于妻子的话,杨宝忠先生都是十分赞同地点头。看得出来,在妻子林宝香女士的心里,丈夫的观点就是自己的观点。而在丈夫杨宝忠先生看来,妻子的话一定是最具有价值的补充。因此,笔者觉得,他们之间的默契,都是来自彼此心灵的共识。

近些年来,杨宝忠和林宝香夫妻有了更多的合作。2004年,夫妻共同创作的青白玉雕作品《记忆》,荣获中国玉雕“天工奖”最佳创意奖;2005年,夫妻共同创作的翡翠作品《童年之约》,荣获第二届北京工艺美术展“工美杯”银奖;2007年,夫妻共同创作的黄玉雕作品《方鼎》,入选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出版的《中国工艺美术世纪新作选》。除了这些奖项之外,他们还荣膺很多荣誉。杨宝忠和林宝香夫妻的连年获奖,引起玉雕行业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如今,尽管杨宝忠和林宝香夫妻已经成为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但对于近些年取得的这些优异成绩,夫妻二人都还很谦虚。在他们看来,成绩都来自于对方的支持。如果没有对方的支持,就不会有这样优异的成绩。

继承就是创新

随着近几年物料上涨得比较快,市场呈现低迷的状态,杨宝忠和林宝香夫妻二人在创作理念上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对此,杨宝忠表示,在准备创作一件玉雕作品时,先要做到量料取材,尽可能地创作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因为再好的玉雕创作者,都必须要直接面对市场的检验。另外,他还表示,不管多么优秀的玉雕大师,创作自己熟悉的题材很重要。

谈及中国玉文化的发展,杨宝忠先生有些感慨。他认为,中国玉文化发展到今天,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完全进入到公众收藏的阶段。那么,到底该如何创新中国玉文化呢?在他看来,最好的继承就是创新。为此,他解释说:“历史上,关于玉雕龙的演绎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层面。最早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的红山文化玉龙就有中国第一龙的美誉。实际上,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随着历史的向前发展,龙已经被演绎得具有了特殊的含义。早期,龙成为皇权的象征,故而皇帝会被称之为真龙天子,皇宫使用的器物也以龙为装饰;近代,民间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龙的传说,中国人更是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所以,我认为,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些优秀的文化很好地继承下来,那么,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玉雕创作古已有之,无论未来怎样发展,继承都是首要的。”

唐朝大诗人杜甫有诗曰:“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诗中的“俱飞蛱蝶”与“并蒂芙蓉”犹如双栖的鸳鸯一般,都是出双入对地不会分离。对于杨宝忠和林宝香夫妻,美好的诗句既是创作的灵感,又是生活的写照。不管怎么说,他们的生活是幸福的。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加美好呢?

编辑:张雨

— 中国玉雕艺术媒体门户网站 —
网址:www.dashiyudiao.com
总部:北京 主编:李京光 编辑部官方微信:13796034138
编辑部官方邮箱:dashiyudiao@163.com
京ICP备18012624号-1) 本站原创文章、图片及版式设计未经授权严禁模仿、盗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