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热点专题> 正文
王金兰:我不是玉界女神

2015-7-12  作者:李京光

近几十年以来,中国玉雕界可谓是人才辈出,但不能不承认,他们多是豪情万丈的“大男人”。究其原因,说法各有不同。有一个说法是,或许正是因为这一行业的特殊性,致使很多女性难以在这一领域有所建树,更别说取得不菲的成就了。然而,近日当笔者有幸得知,北京还有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玉雕大师王金兰时,便迫不及待地赶去一见。

都说巾帼不让须眉。可是,当笔者见到王金兰老师的时候,在她的身上却看不到有丝毫的“霸气”。相反,王老师的和善与温婉,却让我有了一些不同的认知,同时,也多出几许美好的期待。


王老师其人

虽说在采访王金兰老师之前,便已得知她今年已经有七十岁,但当笔者见到她的时候,还是惊奇地发现,岁月好像对她有些特别的偏爱,不但没有让她的容颜变老,反而让人觉得王老师怎么也超不过六十岁。这多少让人有些称奇。思量一下,随后,很快便找到了答案:第一是因为她的气质与众不同,精气神里都带着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第二是因为她的思维缜密,话语间充满了睿智的思考和理性的表达。

看得出,王金兰老师是一个既热心又细心的人。那天,当王金兰老师知道我们要去登门采访她的时候,她马上就告诉我们,如果找不到她的工作室就给她打电话,她会出门接我们。这话虽然说得很简单,但未曾谋面之前,还是让我们对她多了一些亲切感。

果不其然,见面之后,王金兰老师的热情便让我们感受到一位艺术家的真诚。这不由得让我们马上肃然起敬,因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莫过于真诚。生活如此,艺术创作亦是如此。

与玉有缘

中国有一句古训,叫做穷养儿富养女。其实,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穷养男孩儿的目的是要锻炼男孩儿成才,富养女孩儿的目的是要女孩儿懂得珍惜。但在若干年前,作为一个只有十四岁的女孩儿的王金兰老师,却瞒着父母跑去北京玉器厂工作。

开始的时候,年幼的王金兰只是觉得好玩,她绝对不会想到,自己这辈子会与玉器打交道。而作为王金兰的父母,他们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女儿这么小就去参加工作,因为他们知道女儿从小就品学兼优,每年都是跳级升学。但是,对于年幼的王金兰来说,除了好玩以外,她还有另外一个不为人知的想法,就是要为家里减轻经济负担。

古时候,女孩儿也被称之为千斤。中国人之所以要富养女孩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要给予女孩儿一定的物质条件。虽然当年的王金兰老师并没有更多地享受到这些物质条件,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在北京玉器厂的工作,很好地开阔了她的视野与见识。其实,这本身也是富养女孩儿的另一层含义——丰富。当女孩儿懂得了审美,懂得了欣赏,懂得了辨别,也就懂得了自我保护,而不会被外界的种种诱惑所吸引。


天生我材必有用

参加工作以后,年幼的王金兰便师从于老艺人王永海,打下了一个坚实的玉雕技艺的基础。随后,又经过老艺人潘秉衡和王树森的言传身教,很快便成为企业的业务骨干。没过多久,因为突出的工作成绩,领导将她转到人物车间从事设计和磨玉的工作。至此以后,她的人生开始了一段与玉结缘的、不同寻常的玉雕创作之路。

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实际上,人这辈子都有适合自己的工作。王金兰老师觉得,自己最幸运的是,在很小的时候,便找到了一项适合自己的工作,那就是玉雕创作。其实,在很多人看来,玉雕创作并不适合一个女孩儿,原因十分简单,这是一项既辛苦又单调的繁琐工作,根本没有女孩儿喜欢的五彩缤纷的感觉。但是,王金兰老师却并不赞成这种观点,因为她觉得,玉雕创作是一项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工作。每一次,当她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之中的时候,她的内心都会异常的激动,仿佛这个世界在那一刻戛然而止……

王金兰老师在玉雕创作方面的天赋和才情,是从她接触到玉石的第一天开始就显现而出。而这其中,她获得的第一个玉雕奖项是在遥远的1957年。对于自己早年的获奖,她十分谦虚地表示,不过是自己的运气好一些吧。事实上,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付出巨大的努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当一个成功者取得成就的时候,这其中的艰辛恐怕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很多年来,对于自己为了玉雕事业的所有付出,王金兰老师从未有过一丝抱怨。相反,她总是乐观地认为,不管过去经历了怎样的困难,玉雕创作带给她的都是很多美好的记忆。

实际上,正是因为王金兰老师的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使她的创作不断向前发展。早在1981年,她就被北京工艺美术品总公司授予“工艺美术师”的荣誉称号。2004年,她又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部授予“高级玉雕技师”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同年,她还被北大资源美术学院特聘为传统工艺系主任。2008年,亚洲珠宝联合会授予她为“亚洲珠宝玉雕大师”、“珠宝评估师”、“宝玉石专家”等多项荣誉称号。2009年,金镶玉作品《八宝链瓶》荣获中国玉器百花奖金奖,金镶玉作品《彻悟》获银奖。除此之外,还将“天工奖”收入囊中。

女神不是说出来的

都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会有一个女人的支持。而对于王金兰老师的成功,当然少不了一个男人的默默支持。这个男人就是她的爱人。王老师的爱人是一位气质儒雅的学者,原来在八一电影制品厂工作,后来,因为工作的需要去了航空航天部。

提起陪伴自己多年的爱人,王金兰老师的内心充满了感激,她说,这么多年来,如果不是丈夫的全力支持,自己肯定不会取得这样的成绩。为此,她觉得自己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丈夫,如果没有他的支持和理解,自己绝不会取得这样的成绩。对于妻子的溢美之词,王金兰老师的爱人十分谦虚,他觉得自己对妻子的爱还不够,特别是自己当年在八一厂拍片的时候,作为一个军人的家属,妻子付出得实在是太多。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喜欢赏玉、玩玉,但随着原料成本地不断上涨,很多人都开始感叹“玩不起”。面对这样一个现实,王金兰老师倒是不以为然,因为她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她认为,玩玉不一定要投入巨额的资金。在她看来,花五元钱买的小料,甚至是一分不值的废料,只要经过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雕琢,都可以成就它的艺术价值,甚至卖出不费的价格。就一件玉雕作品而言,王金兰老师显然更注重的是玉雕的技艺。

如今,王金兰老师一边勤奋地工作,一边还从事严谨的教学工作。关于工作与教学,她从不觉得两者会有什么冲突。多年以前,还在北京玉器厂工作的时候,她就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科学有效的理论——叫做“六二制”。其核心内容为,在提前两小时完成每天八小时的工作任务以后,用剩余的两个小时进行基础的画画学习。在王金兰老师看来,没有扎实的绘画基础,是很难创作出优秀的玉雕作品。

其实,中国玉雕界从不缺具少有才华的大师,但像王金兰老师这样才华出众的女玉雕大师却是凤毛麟角,绝对的少之又少。有人曾经十分与时俱进地将她比作中国玉雕界的女神,言外之意,她属于那种让很多人仰视的人物。对此,她十分谦虚地表示,我真的不是什么玉界女神,我只是希望,我的玉雕作品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美的享受!

欢迎关注玉雕大师艺术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张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与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中国玉雕艺术媒体门户网站 —
网址:www.dashiyudiao.com
总部:北京 主编:李京光 编辑部官方微信:13796034138
编辑部官方邮箱:dashiyudiao@163.com
京ICP备18012624号-1) 本站原创文章、图片及版式设计未经授权严禁模仿、盗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