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热点专题> 正文
蒋喜:一封写给苏邦玉雕的情书

2018/8/17 玉雕大师艺术网 作者:蒋 喜


[相篇]

我们的这段因缘,该从何时说起呢?十七岁那年,我就与你朝夕相伴,你曾陪我度过世间最闲淡的春花秋月,也曾伴我共涉人生的幽暗阴谷。近四十载光阴不再,属于我的一扇人间小窗尚自坚定,苏邦玉雕,你,一直在我身边。

一九八一年秋天,太湖边芦花飘雪,桂子香浓,娘亲新采的菱藕高高低低堆在门后的藤筐里,青白嫩绿,我还未来得及尝鲜,就匆匆从学校毕业了。年少总是无惧,对将来岁月种种,只是一怀幻想和憧憬。虽说未能如愿考上大学,却也没有多少懊恼:俗世繁华,我放眼望去,每一扇门内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一物一人无不鲜亮可爱。

于是就这样,随着时间一天天向前,仿佛是前世故人重逢,在轮回机遇的推动下,不早不晚,我自然而然遇见了你。

太湖烟渚和记忆里的七桅帆船

自古以来,苏州被誉为人间天堂,温裕宜人的气候滋润着城市恬静含蓄的诗情底蕴,平常点滴无不精致用心:绫罗娉婷的丝履衣着,甘巧甜糯的各色糕点、荠菜芡实、鱼米虾白、四时食材应季不绝;更有廊池假山、曲桥幽径通往大大小小的园林,天女散花般穿插在粉墙黛瓦的巷弄之间。过街穿巷,随意路过哪家的墙头,或许还能听到一轻轻哼唱的水磨昆腔,细调轻歌,或言少女情思,或叹古今兴衰,曲意萦心、回味不去。

这里的人们擅以日常细致的心灵感知来拷问人生的至高真实,以士大夫式的情怀承接时代的担当,由生活提炼而出的美学极为发达。文化上,曾是忧国忧民的范希文、才学盖世的明四家等人的故土;手工技艺上,驰名中外的苏绣、宋锦、缂丝、版画、制扇、造园、香山帮营造、家具……历代名工巧匠不计其数。明清以后,更一度成为举国文化审美的引领者,作为潮流雅文化的代表,一举一动皆备受推崇。


苏州水巷和园林


在能工大匠云集的殿堂之上,从初见的那一刻起,你占尽世间天时、地利与人和的气息让我深深折服:传承太湖良渚文化神人相通的家学;坐拥江南雄州安裕富足的实力;依傍绿水青山的旖旎风光……当真是大家闺秀、隽美空灵——我对你一见倾心,在你耀眼光影的映衬下,我第一次因自身的平凡如洗而垂首无语。

巨大的落差让我暗下决心,要拼尽全力努力向上。从那时起,我便认定,你即是我终生的图腾,不久我进入苏州玉雕厂拜师学艺。为了尽快掌握基本的雕刻技能和知识,我总是第一个到车间,最后一个关机器,不断向厂里各位老师请教:从古代玉雕的文化背景、设计理念、到造型、纹饰、雕工、用料等等,不断地从多角度发掘你的美,了解更多的你。因为你,我生出从未有过的动力,不惧一切辛苦,想要变得好一点,更好一点。

《马踏飞燕》:蒋老师17岁(1981年)进玉雕厂做学徒时的作品

蒋老师“老玉新工”作品(1998年)


[相篇]

当年的工作环境远不比现在,条件艰苦,冬天原始的老机器动不动就结冰,金刚砂划破手指留在伤口里,疼痛浮肿得像水红萝卜;夏天高温不退、酷热难当,坊间灯光招惹蚊虫叮咬,长衫长裤酷热无比,短袖短衫,一会儿被满身叮咬,奇痒难耐。单调漫长的学习时间,无数个日夜,无数次面临彷徨、焦虑、质疑……身边一起学习的小伙伴们断断续续都放弃了,但一想到你绰约的襟袂,想起你不动声色却又惊天动地的美丽,想起初见时内心不可抑制的悸动,我还是一如既往坚持靠近你,亲爱的苏邦玉雕。

也终于,一来,随着不断临摹学习,我渐渐变得笃定,有了一些自信;二来,不得不说你是一位很好的爱人,在几乎令人高不可攀的身世背后,却有着一颗极为善意、纯粹又坦诚的心。你看得见我的努力,总在不经意处给予我不着痕迹的低调回应。不断被爱情的甜蜜和幸福激励着,我的目标清晰明确,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来跟随你的脚步,寻觅你的身影。

现石之美者(美石坊)玉雕工作室

我花费了十年时间,不遗余力地收集出自于太湖水域的一万多件石器,反复研究和学习实践每一条线、每一个孔、每一曲弧——如何切割、如何钻孔,如何雕琢……这批承载着祖先智慧、心灵、艺术之美的石器终为我的玉雕事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蒋老师学术著作《美石者》、《太湖沉宝》

正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到一朝蓦然回首,突然洞悉自己原来早已不在起始处徘徊,于是方欣喜交泣:因为你,我的生命之梯循序渐递,充溢着柔软的希望,逢迎于轮回接转处,已知走完了一段路,低眸,眼前尚能有一段笃定的盼望可以继续走下去。

所以,我知道,我终于可以做自己了,或者说,从来即是如此,我努力阅读各类文史资料,逐渐将古玉内在精神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尝试设计,探索自己的风格,不断突破和创新。我几乎跑遍了全国的玉器市场,看各地最好的博物馆收藏,拜访业内高人、向所有出色的同行求教他们各自的从业心得。并且为了开拓眼界,思索新时期中西方文化不断融汇贯通趋势下,传统玉雕行业对西方美学精神的兼容并蓄,我不惜周折前往世界各地现场感受不同地区的文化艺术:日本、加拿大、美国、俄罗斯、北欧、南非、南美……足迹所到之处,一切与美学相关、能够启迪创作的活动我都积极参与学习。

听一位艺术界的长辈说:“一个无时无刻不为艺术而生活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艺术家。”我虽不敢以“艺术家”自居,但半生以来,作为一个工艺美术从业者,一个致力于美石文化的传播者,也因为你,于日日夜夜的起坐行休中,只为一事而欢喜,寒暑无改,风雨不顾。

为了更好的创作,我越来越留心时节自然的优美,重视衣食住行给予的启发,重新学习了解传统儒释道文化价值对审美的修正引领……由此也越来越切实体悟到,美时时刻刻,无处不在,灵感由此源源不止。

苏州博物馆苏艺天工蒋喜玉雕展开幕现场(2015年)

捐赠苏州博物馆作品之一《美石三宝》

捐赠苏州博物馆作品之二《气》


为朝圣“玉之源头”,我曾二上昆仑;为开苏州博物馆“苏艺天工”展览之首,让更多的玉器爱好者了解苏邦玉雕的文化魅力,我捐出自己的作品《气》和《美石三宝》;为备述苏州古今玉器发展历史轨迹,我出版著作《美石者》,细致论述了苏邦玉雕的特点和自己几十年的琢玉成果和治玉经验,可以说是苏州玉雕界第一个将自己的玉雕心得以书面形式与众分享的人,完成了从制作实践到制作理论的一次飞跃;为供从业人员从根本上学习和了解太湖玉石文化,我从收藏的数万太湖石器中遴选了200件具代表性的涵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马桥文化、吴越文化等整个太湖流域古文化的序列的精品,对之进行充分图文介绍,又再次出版了《太湖沉宝》……

我投之滴水,你报我以涌泉,成全了我毕生的幸福:因为你,我创造出第一对“龙凤玉对牌”,第一次获“天工”、“艺博杯”、“子冈杯”、“百花玉缘杯”等奖项,第一次被苏州工艺美院聘请为名誉教授,被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聘请为首饰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发展研究所顾问,并受邀加入苏州政协,第一次以“苏邦玉雕”为主题举办个人全国巡展……人生太多美好的第一次皆由你而起。是你让我拥有自信不断在别人面前提起你,我因此无比真切的感受到生命之河开始与你无限贴近、重合、融汇。

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参评作品之一《云天下》


[相篇]

终于,有一日,当人们提及“苏邦玉雕”的时候,间或一两次也会提到我的名字。终于,我被授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荣誉、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玉雕)首批代表性传承人。终于,在2018年的第七届工艺美术大师评选中,我得以成为苏州玉雕界首位“国大师”。


欣悦过后冷静回思,深感:爱是镜像折射,彼岸河前对照的灯火,我爱你,是因为我也爱自己,天下玉雕,可以说大家各领风骚,各有各的好,但这些如云的美丽,终不是我心头的那颗朱砂痣。冥冥中注定,同生一地,共成一美,苏邦玉雕,唯有清丽文巧的你才是最适合我的那一个,一直以来,你我之间互携互长,连理交契,永不相弃。

四十年玉雕修行之路,也是我对你的孜孜寻觅之路。你不仅教会我独立、勇敢和上进,更重要的是影响我身为一个匠人,一生从一事的专注。“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人生不止,则上下求索之路不绝,我愿尽全力,继续对技艺的不断探索精进,完善对苏邦玉雕学术领域的探究,持续学思、传承文化创新,承责授徒、传播苏邦玉石美学……

我的苏邦玉雕,浮世须臾,在你千年历史的生命之海里,我不过是短暂浮现的一朵轻浪。但良辰起化归尽,你终是我此生唯一的“归去来兮”,常相知,长相乐。

欢迎关注中国玉雕大师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张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与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中国玉雕艺术媒体门户网站 —
网址:www.dashiyudiao.com
总部:北京 主编:李京光 编辑部官方微信:13796034138
编辑部官方邮箱:dashiyudiao@163.com
京ICP备18012624号-1) 本站原创文章、图片及版式设计未经授权严禁模仿、盗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