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热点专题> 正文
马未都:人要“戒贪”,不要相信故事,不要相信好事

2018/12/22 玉雕大师艺术网


收藏家马未都的收藏经历可圈可点,他的成功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而他的成功经验更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要“戒贪”,不要相信故事

马未都说:“早期收藏,所有东西的价值都不抵信息的价值。”

信息从哪里来?天上掉不下来,只能从与人的接触交往、结识沟通中来,从对人的研究中来,从广布的人脉中来,让别人为你收集和传递信息。

这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好感信任,也离不开对人性的洞若观火、智慧与狡诈的交锋。

马未都刚开始收藏的时候,也不懂什么文物知识,但他非常看重对人的了解,通过“收藏”人脉来缩减信息上的不对等。

当时,他经常提前半个小时赶到上班途中的跳蚤市场,一来看看古董,二来多认识几个道上的人。只有彼此混熟了,之间产生信任了,对方才会告诉你一些古董知识和交易行规。

同时他还观察、研究一些人作假欺诈的过程,在人性的漩涡里练就自己识人辨人的本领,提防自己上当受骗。

1990年,马未都从文坛消失,进军影视圈,跟王朔、刘震云等人,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马未都担任秘书长,随后推出家喻户晓的《编辑部的故事》。

马未都后来总结出防诈的最重要的一种结论:“所有骗子都在一个地方下功夫,就是怎么能让你贪上。”

所以,人要“戒贪”,不要相信故事,不要相信好事。

不贪,别人便无法诈你。

2、 “收藏”人脉,打通信息渠道

不过,马未都依然相信世上好人多,甚至认为当时的民间收藏很有诗意,买卖古董的人也不是都不守规矩,一些好的规矩大家还是愿意遵守。

他说自己运气好,开始买东西那会儿还没有什么沙子,基本上是金子。就是沙,也是金沙。正是这一点,他没有将自己变成“收藏有诈”的人,坚持以诚待人、善良待人、豪爽待人。

马未都青年时期与王世襄先生合影

一次,他在国务院宿舍看到一户人家家里存放有文物。藏品的主人是一个老人,因为马未都待人亲和有礼,有侠义心肠,喜欢帮助人,老人待他也很好。

每逢老人买白菜和蜂窝煤的时候,他常常很及时地赶过来,不声不响地帮助老人搬到家里,从来不嫌弃这活儿有多脏多累。一切办妥当后,他就洗干净两手,亲亲热热地抱着那个瓶子看,显得异常喜欢。

看久了,老人被他的热情和痴心所感动,说你喜欢就拿走吧,没有让他掏一分钱。

不能说马未都耍了小聪明,那时人们对文物收藏都没有多少意识,他也只是觉得那个瓶子太漂亮了。

马未都与杨波先生合影

马未都还愿意跟刑满释放人员和收破烂的人交往,而且常常高看一眼、厚爱一分。一个叫“破烂张”的老头对古玩一窍不通,只知道老东西比新东西值钱,至于值多少钱一概不知。

马未都没有因此欺瞒他,占他的便宜。反而,他通常出的钱要比别人给的多一些,张老头因此特别情愿把东西卖给他。

对待其他的人,马未都也会这样做。10块钱可以买到的一个杯子,实实在在给人家20块,他看重的是通畅的渠道和长久的生意。时间一长,大家都觉得他不错,有事总是先通报给他。

“我觉得早期收藏,所有东西的价值都不抵信息的价值,东西贵一点儿便宜一点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信息,你能知道谁那里有东西。”

“收藏”人脉的价值正体现在这里,这在今天也有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3、收藏原则:买时多给点,卖时少要点

名气大起来的马未都依然坚持自己的收藏原则:“买东西的时候,多给一点儿;卖东西的时候,少要一点儿。”而这也正是他“收藏”人脉的原则。

国内有拍卖行以后,他经常被请去当顾问,古董的真假就由他一个人说了算。一次,拍卖行说有件东西起拍价太高,打算退回去。他问为什么,他们说是康熙仿成化的瓷器,不值4万元。

箱子打开一看,马未都愣住了,这件东西竟是明代的。

马未都马上告诉他们,瓷器不但是真的,而且还是明代的。他们却仍旧不信,鉴定后证实了马未都的结论。

最后,该瓷器拍卖出220万元的高价。

观复博物馆瓷器收藏

马未都说:“我但凡有点儿私心,特简单,我一关盖说退,然后问清楚是谁的,跟底下人说,打个电话,说现在上不了拍,有人托底你卖不卖,他们都卖。4万块你汇过去,这东西就是你的了。但是我受雇于人的时候,我绝对不会干这样的事情。”

始终对着良心说话,对着良心收藏,对着良心干事,这让马未都的人脉始终不短缺,更不会出现盲点,也使他得到的信息始终比别人要快要多,掌握了不少收藏东西的秘诀,也终于成就了今日的收藏界传奇人物——马未都。

马未都说:“收藏首先是怡情,买了件东西,增值了最好,就是不增值,我还收获了一份感情,这种心态最好。”

4、 收藏要先会享受文化

“有人说你们那个圈里水有点深,其实水一点都不深,就是水有点混。”马未都说,自打宋朝有收藏意识以来,古董就在真假之间,考的就是你的眼力。

搞收藏首先是智力投资、情感投资、社会关系投资,最后才是金钱投资,获利只能说是缘分,真正有感情的没有几个舍得往外卖。

搞收藏,你不懂不要下赌注,千万不要信眼见为实,做局的事情并不少见。

观复博物馆家具收藏

马未都说,收藏真正的快乐是文化带来的享受,“无形大于有形,文化大于科技。明白这个你就知道怎么付钱了。”

一副奢侈品眼镜卖上万,一个大牌的塑料包包卖好几万,一个智能手机最多也就卖五六千,这就是最简单的“文化大于科技”。

而中国人对材料有传统的喜好,这就抑制了艺术的创造力。“如果你总拿什么材质、什么成本来计算文化价值,那只能说你没文化。”

5、超越“物役、物累”,走入收藏化境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说:“老僧三十年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投身收藏数十年的马未都也经历了这种思想的转变,从收藏的表面渐入收藏之本质。

他认为收藏应该是拥有,而不单是占有;收藏是对美的发掘,而不是对物的掳掠;能够感受和体味古物深厚历史文化内在美的本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收藏。

一位腰缠万贯的大款,他可能凭借财力短时间获得别人要许多年才得到的一大堆藏品,也可能借行家之眼一夜之间拍得几件罕世珍宝。

这当然是日益现代化的中国必然出现也无可厚非的一种收藏形式,收藏者也能从中获得某种乐趣。但这种收藏,却难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收藏之愉悦和美感。

只有结果,没有过程的收藏,与既有过程又有结果的收藏,其对收藏的感受是有程度差别的。

在与心爱的藏品晤对交流间,马未都终于发现,收藏是一种心灵感受并融入历史文化和自然的寻根过程,在古物面前,我们每个人只不过是历史的匆匆过客。

“于是,我开始寻求一种收藏的新的境界。我终于感悟到了庄子倡导对‘物役’、‘物累’的超越,老子‘清净、无为、柔弱、不争’以及‘抱一、寡欲、自然、玄妙’之要旨。我将以平淡、自然、本真的心态重新思考收藏、洗涤“物欲”对心灵的污垢,抛弃功名的重枷,走入收藏的化境。”

这是马未都对收藏近乎禅家顿悟式的深刻理解。(明清家具研习社)

欢迎关注中国玉雕大师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张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与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中国玉雕艺术媒体门户网站 —
网址:www.dashiyudiao.com
总部:北京 主编:李京光 编辑部官方微信:13796034138
编辑部官方邮箱:dashiyudiao@163.com
京ICP备18012624号-1) 本站原创文章、图片及版式设计未经授权严禁模仿、盗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