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热点专题> 正文
这位和田老人还在用最古老的方法雕玉

2016-11-11 淘和田玉 图文/韩连赟

三分料七分工,说明玉雕对于一块和田玉的分量之重。

 



从前老艺人们的琢玉手艺原始质朴,一刀一笔,凝聚心力,耗时极长。然而时至今日,“匠人精神”的手工玉雕艺人所存无几,我们所感受到的,往往是浮夸背后的匠气。

76岁的那依甫·伊斯马义给当今的玉雕界与商业社会中的我们“沉默地上了一课”。他的父亲是民国时期和田著名玉雕艺人,他和哥哥从小随父学艺,公私合营时兄弟二人一并进入县二轻局玉雕厂工作,文革时他独自辞职回家开了一个小店,专事玉器加工。这位雕琢了一辈子和田玉的老艺人,虽然常常发愁自己后继无人——子孙们不愿意辛苦学艺,说是琢玉不如卖玉挣钱多,他却始终挚爱着、坚守着自己祖传的“遗产”——和田玉雕琢手艺。

《天工开物》中说:“凡玉,初剖时,冶铁为圆盘,以盆水盛砂,足踏圆盘使转,添砂剖玉,遂忽划断。”

万万没想到,这段描述竟与我亲眼所见的景况完全一致!

当我把三脚架扔进老吉普的后备箱,坐在破旧不堪的副驾驶座上,晃晃悠悠地来到一处门前种着几棵高大的桑树、院门上古老的铜皮门钉已是锈迹斑斑的维吾尔民居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院子里布局简单的小作坊——尤其是作坊中央那架木制的琢玉车床,以及车床旁边几个盆子里堆放的大大小小的玉料。

编辑:张雨

— 中国玉雕艺术媒体门户网站 —
网址:www.dashiyudiao.com
总部:北京 主编:李京光 编辑部官方微信:13796034138
编辑部官方邮箱:dashiyudiao@163.com
京ICP备18012624号-1) 本站原创文章、图片及版式设计未经授权严禁模仿、盗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