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收藏鉴赏> 正文
【陆华说玉】在吗?海派玉雕

2018/11/25 玉雕大师艺术网  作者:陆华

三年前,在洛阳举办《中国玉雕大师小品展》和讲座,当地资深玉商悄悄告诉我,可以的话请少讲些海派玉雕,因为本地玉友就知道苏州工是最好的,我的第一反映是:“怎么可能?”;同年,在揭阳偶遇新进山西玉商,说起玉雕工艺、历帮历派、大师名家,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就是没提过一句海派玉雕,我想:“海派玉雕都不知道,怎么了?”;去年,在苏州玉雕学校给00后学生讲课,一位同学问我“海派玉雕会不会没有?”,我的回答是:“不会的!”下面一句是:“不会没有,但不一定在上海”……

易少勇作品

海派玉雕怎么了?

引领当代玉雕潮流的海派怎么了?

我是上海人,也是海派玉雕的一员,似乎有点不明白。现在的玉商玉友怎么会忘了海派玉雕?还是他们不曾知道过海派玉雕?是不是海派玉雕已成了过去式?……

海派玉雕还在不在?这个问题,我想了,也想了许久。

海派玉雕历来以文化情怀、精工细作、富有创意为标签。

吴德昇作品

十多年前,中国台湾玉雕市场的兴起,他们的情怀和收藏需求具有的文人属性,客观上给了有学校背景、有先进技艺、有大件经验的海派玉雕人以机会。台湾出题材,上海出工艺;市场出要求,上海出产品。形成了“文化性+艺术性”的创作市场特质,供需合拍的结果是带出了一批好作品,带出了一批好大师,也带出了当代玉雕市场启蒙。

这些追求材料润细,打磨内涵;题材丰富多彩,文化情怀;工艺精工细作,巧艺绝技的作品,在今天看来也是最具时代代表性的,作为内容、形式、工艺、审美和创新的整体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很难被超越的。

陆华作品

一路走来,不知不觉中到了2005年前后,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批财富人群渐渐加入了玉雕交易,或本具文化觉醒,或为事业送礼,或为超前投资,或为艺术收藏,无形中带出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场玉雕市场。

他们的身份、情怀和需求是如此的广泛和丰富,使得8000年玉雕文化和样式一股脑的象洪水似的得到释放。

投资主角变了,产品当然得变,出现了以“皮色料+民俗题材”的商业趋势,而自发积聚材料、生产和商业的镇平、苏州和揭阳,毫无疑问的成为了玉雕中心。期间,生产了一大批符合市场的产品。

崔磊作品

其实, 4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是中国历史上变化跨度最大、人们意识改变最大和财富积累最快的时代,政治、经济、商业、交通、居住等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根本改变,而作为手工业属性的玉雕市场的变化是切合趋势的,而改变却是微乎其微的。

实践证明,市场是决定生产的一切因素,玉雕受众变了,产品当然得变。

今天的玉和雕,玉的好坏决定了雕的好坏,红皮白肉就是标准,雕工就退而其次了,海派玉雕的与玉对话、因料巧设是不合时宜的;在保色保料的前提下,工艺的作用就是画龙点睛,海派玉雕的因性下刀、极工精艺失去了用武之地;受众需要求富避邪,题材就是菩萨蝙蝠,海派玉雕有文人情怀、有审美意趣的内容市场是很小了;商业环境求快求方便,一条十全街解决了全部问题,市场已经习惯于苏州,材料、生产和商业的集聚效应在此,海派玉雕的古玩城实在太远,还少而贵;互联网、新经济与玉雕的融合,苏州已经如火如荼,揭阳考虑的是金融的可行性,引领新的玉雕商业趋势,海派玉雕却没有可发现有亮点的商业模式……

第一次听说上海哪位做玉的搬去苏州了,会想一想为什么?习惯后会猜哪位大师要搬去苏州,结果是真的。

那么,失去了材料、生产、商业环境和金融创新的海派玉雕,在人数、产品、产量和服务上,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日渐平民化的玉雕市场,今天似乎是没有理由成为玉雕的主角,过去式是必然的。

如果问海派玉雕在不在?在,但声小式微,这就是变化的结果。


作者简介:

陆华,1975年进上海玉石雕刻厂工业中学,系统学习玉雕工艺、艺术和文化课程,1978年进上海玉石雕刻厂人件车间从事玉雕生产和设计,后毕业于上海工艺美术学院。

玉雕作品追求中国文化价值观,从禅意中悟取创作设计理念,《大暑冬至》、《禅境》、《温暖天堂》等获中国玉雕”百花奖”、“玉龙奖”等评选金奖,现为中国玉雕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海派玉雕特级大师等;创立《陆华说玉》新媒体平台,出版《海派玉雕大师名家》、《中国玉雕艺术代表人物》及《海派艺术大家》二十多本有关玉雕图书,现为中国玉雕艺术评论家,中国首饰玉器百花奖专家库成员,中华古玩城联盟秘书长;在中国画、书法和瓷艺创作上,题材高古、线条古拙、色彩明快,追求着中国人文观与当代意识的审美、意趣和价值的融合。

现为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杨浦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欢迎关注玉雕大师艺术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张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与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中国玉雕艺术媒体门户网站 —
网址:www.dashiyudiao.com
总部:北京 主编:李京光 编辑部官方微信:13796034138
编辑部官方邮箱:dashiyudiao@163.com
京ICP备18012624号-1) 本站原创文章、图片及版式设计未经授权严禁模仿、盗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