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达:华夏文明的第一奠基石——远古玉文化

时间:2020-07-07 来源:玉雕大师艺术网 0 次浏览

2020/7/7 玉雕大师艺术网 作者:杨伯达


(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距今一万年至距今四千年)

玉文化从诞生到形成大约经历了六千年,各地原始部落由独立发展走上逐步联合,创造了既是多元的又是趋向统一的远古玉文化。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玉器是距今8200年的兴隆洼文化墓葬出土的一对白玉玦,其工艺虽不能完全排除一定的原始性, 但已达到比较精工的水平。可视此玉玦并非最原始的玉器,故将玉器的源头定于距今一万年,远古玉器的盛期及高点应在距今6000年——5000年的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时代。


兴隆洼文化 玉玦

红山文化之前的诸原始文化部落玉器太多为玦、璜、珠、管等美身玉器。玉雕刻器、玉斧等生产工具有沈阳新乐文化,广鹿岛吴村文化以及汉中龙岗寺仰韶文化等部落相当突出,可为“玉兵时代”作有力注脚。红山文化部落的玉文化已经形成,如祭祀偶像(神物)——玉龙,代表等级地位(瑞)的勾云纹器、兽首玦、环角圆孔器、玉马蹄形器以及殓尸用的玉鳖等玉器。


红山文化 玉龙

玉材可能是就地采取,即医无闾玉,或为珣玗琪。琢玉的工具为原始砣机,已完全具备玉文化的条件,同时又是北系玉器的代表。稍迟的东南良渚文化玉器,不论在社会功能、器型、工艺,还是在组合关系及其数量方面来说,均标志其玉文化业已完善,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深刻地反应该部落的政治统治、巫神信仰、祭祀形式、人际尊单、玉殓葬习俗等社会生活的内涵。


良渚文化 玉琮

几乎可以这样说,该部落的一切社会活动无不用玉来完成,甚至有关纺织的祭祀活动也要用玉捻锤来提高其品位和层次。玉在社会生活中的头等位置是不言而喻的。玉器数量很多,需要大量主材,说明在良渚文化时期人们已经发现了祼露在地表上的重玉矿。

与良诸文化大体同时的安徽含山凌家滩原始遗址出土的玉人像、玉刻图形长方片及玉龟背腹双甲等都是极为重要的玉文化的铁证,概含着相当深制的上层建筑领域的河图、洛书及八卦等哲理观,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尚待发掘。

距今5000年前后,北南两系玉器在射阳河以北、鄱阳湖以南以及嶺南曲江一带发生接触与碰撞,由共处(大汶口文化及良渚文化的玉串饰并存)至融合,出现了一种合二为一的以土著文化为载体的新型文化,这就是分布于山东,中原四北地区的“龙山文化”类型诸地方的后期原始文化,如山东龙山文化、湖北石家河文化,陕北石峁,延安两遗址以及甘肃天水齐家文化,在上述原始文化中玉器均占有重要地位,或有少量的琮、璧或兽面玦,反应了北南两系主文化的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上述罗列的典型器物分析,足以说明我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社会组织及文化活动的构架中不仅均离不开玉器,而且玉器占有其重要位置,所以,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此长达六千年的玉文化经历几个阶段的发展,不断干预社会生活,并逐步广泛化、深入化,终于成为文化主体,成为巫神媒介及华夏文明基础的第一块奠基石。(摘自杨伯达著《古玉史论》,略有删减、编辑)


欢迎关注玉雕大师艺术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张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与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l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