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凌峰:水晶作品《金刚萨埵》的创作研究

时间:2023-02-14 来源:玉雕大师艺术网 0 次浏览

2023/2/14 玉雕大师艺术网 作者:刘凌峰

一、研究缘由

(一)水晶的特点

天然水晶是大自然神奇的造化,是玉石雕刻的珍贵材料之一,它的材质澄净、透明,是纯洁与光明的象征,同时也具有沉静内敛、高洁出尘的气质。唐《白雪歌》曾这样描绘水晶,水晶,稀有又神奇的矿物,晶体通透干净,具有极强的磁场,包含着特殊的能量。[1]

因此,水晶在佛教中被奉为“七宝”之一,是雕刻佛像的主要材料。水晶可以表现“空”“觉”的境界,这契合佛教的核心思想,所以用水晶雕刻佛像是大自然神奇力量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合。

(二)《金刚萨埵》水晶佛像的成功雕刻

2017年4月,四川康藏德格县内协庆寺拥珠扎西仁波切发愿,想为内协庆寺制作一尊金刚萨埵水晶佛像,仁波切三次到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水晶城,先后拜访了多名雕刻师,没有如愿结缘。

最后,由谢昭华、杨晓丹的引荐,慕名到了笔者的公司考察,佩服笔者的雕刻技术,仁波切把雕刻《金刚萨埵》水晶佛像的重大任务交于笔者,从此,笔者与《金刚萨埵》这尊佛像就此结缘。

《金刚萨埵》佛像的整个雕刻过程历经了一年多时间,才圆满完成雕刻,佛像高约180厘米,于2018年7月送达四川康藏德格县内协庆寺,目前是世界最大的《金刚萨埵》水晶佛像。

2018年,由白玛登宝法王、红格尔多杰仁波切发愿,笔者为龙恩寺再雕刻一尊重达786千克水晶佛像《金刚萨埵》,整个雕刻过程耗时两年。

两尊大型《金刚萨埵》水晶佛像的成功雕刻,为笔者积累了更多的水晶雕刻经验和技术,也积累丰富的雕刻艺术理论知识。

(三)研究水晶佛像雕刻的意义

1、了解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藏传佛教文化与汉地佛教文化有所不同,主要在佛像、戒律、风俗习惯、政教等方面的差异。

比如:普贤菩萨在藏传佛教中称之为金刚萨埵,在佛像造型上与汉地佛像有很大的区别和不同。因此,在创作《金刚萨埵》佛像雕刻之前,要深入了解佛教文化,熟悉佛像的特点,充分认识到水晶佛像的文化内涵,感悟佛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佛家的大爱,才能更好地雕刻出具有水晶神韵的佛像作品。

2、提高水晶雕刻技艺

水晶的雕刻技术跟玉石相似,但水晶加工难度更大。水晶不像玉石富有韧性,生性易脆易裂,雕刻时若受冷热温差会产生裂纹,增加工艺制作的难度。

因此,在雕刻过程中,学习和借鉴优秀雕刻技艺显得尤其重要。另水晶雕刻工序繁多,还要用重达几吨的天然水晶材料雕刻《金刚萨埵》佛像,制作难度之大是可以想象的,也是真正考验雕刻师的技术和经验的。

但笔者克服重重困难,凭借自身多年的水晶雕刻技术及经验,采用“因材施艺”的技法,将天然水晶的自然特性与佛性相结合,雕刻出了《金刚萨埵》佛像的神韵。契合了《考工记》所述“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手工艺准则。[2]

3、提升水晶佛像雕刻的理论学术水平

雕刻技术与学术理论研究应是共同精进、相辅相成。目前,水晶雕刻一般只注重实践,而忽视实践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对金刚萨埵水晶佛像雕刻的研究就更少了。水晶雕刻技艺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积累,是需要雕刻能力、艺术理论研究能力和审美能力的综合素质培养。

本研究通过对水晶雕刻作品《金刚萨埵》的创作研究,旨在提升水晶雕刻技艺的理论学术水平,探索适合水晶雕刻发展的创新之路,在实践中打磨精湛的佛像雕刻技艺和学术理论功底。

二、金刚萨埵佛像的特点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其主要思想流派分为上座部和大乘,而大乘佛教形成于以喜马拉雅山为中心的地方,即是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的《大藏经》是一本大乘佛教的经书,里面第十八册 《佛说无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经》 有一句话“若人得闻金刚萨埵名字及见身者,于七生中得最上地”。而“大乘佛教徒们认为最初的原始佛是普贤王如来,他是金刚总持,来自一切诸佛的法身净土,普贤王如来又分为六大金刚持,其中在第二层报身净土是金刚萨埵,在第一层化身净土的分别是东南西北中五方佛。

所以从坛城的分布上我们可以认为金刚萨埵就是普贤王如来的化身,也是一切佛的化身,并且他在宇宙的中心。”[3]

因此,金刚萨埵在藏传佛教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具有无限的能量,只要发愿并精进地修持金刚萨埵,即可获得加持,可以除业障,让一切灾难消失,让世界变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金刚萨埵造像分“寂静单身相”“寂静双身相”“忿单身相”“忿怒双身相”。这也决定着金刚萨埵造型的复杂、奇特、神秘,与我们在汉地寺庙里经常看到的普贤菩萨造像完全不同。[3]

藏传佛教中金刚萨埵寂静单身相是有固定的造型,《五秘藏诀》曰:“以五佛为冠,背倚月轮,坐白莲华,右手持五智金刚杵安于心上,左手执般若波罗蜜金刚铃按胯上。其身白色也,右持金刚杵安于心上者,此金刚萨埵主一切如来金刚法印。”[3]右持金刚杵是藏传佛教里面重要的法器,是用来降魔的武器,可以断除所有的烦恼和魔障,代表五佛的大智慧。左持金刚铃,铃的柄下面是五股金刚杵的样式,铃柄中间有珠,放在腿上,是代表内修的法乐①。金刚杵和金刚铃是象征慈悲与智慧,代表最高修行的境界。

金刚萨埵造型身上配饰有十三种穿戴饰物,代表大慈、悲悯、有情。金刚萨埵身上穿绫罗五件,黄红蓝色相间的冕旒、白底有蓝色图案的肩披、绿色镶珍珠飘带、黄色腰带、蓝底镶宝石加红底金色莲花图案和圆圈图案的裙子表示胜伏五毒烦恼。头戴黄金镶五颗红、一颗蓝、四颗绿三色水滴形宝石的五佛冠,镶蓝水滴形宝石雕刻莲花纹样耳环左右耳朵各一个,镶红、绿相间共五颗圆形宝石项链,黄金色雕刻莲花纹样双环臂钏左右各一个,镶红、绿宝石雕刻莲花纹样璎珞一长一短各一个,镶圆形红宝石雕刻莲花纹样双环手镯左右各一个,镶圆形红宝石雕刻莲花纹样双环脚镯左右各一个,镶水滴形红宝石雕刻莲花纹样足环左右各一个。珍宝八饰表示八正道———正见、正知、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3]

综上所述,金刚萨埵佛像在造型、比例、神态,色彩、饰物等都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和寓意。若用水晶雕刻金刚萨埵佛像,就必须对金刚萨埵造型特点进行全面深入地了解,再结合水晶材料的特性进行精心设计,才能雕刻出金刚萨埵佛像的神韵。

三、金刚萨埵水晶佛像的雕刻工艺过程

天然水晶是自然界稀有矿物中的一种,产量相对稀少。

因此,在水晶金刚萨埵佛像雕刻创作中,需要量料施工、因材施艺,即要符合金刚萨埵佛像的造型特点要求,又要考虑水晶原石材料的特性,尽量发挥水晶材料的最大价值。

金刚萨埵水晶佛像雕刻的主要工艺过程:选料、设计、开坯、雕刻、抛光和配座等。

(一)选料

雕刻的第一步是从选择水晶原石材料开始,原石材料选好之后,需要进行审料,然后剥料处理,再进入构思设计环节。

1、审料

依据金刚萨埵佛像制作尺寸的要求选择水晶原石。笔者为内协庆寺的金刚萨埵雕像选择了马达加斯加的水晶石,其重3300千克、高210厘米、宽120厘米、厚90厘米(见图1)。

龙恩寺的金刚萨埵佛像的原石也是马达加斯加的白水晶,原石重786千克。

选好水晶原石之后,对水晶原石进行审料,审料就是“相石”的过程,分析原石的颜色、形状、绺裂、包裹体、俏色等问题。

审料观察时,可将水晶原石材料打湿或磨去表面,再用透光照射进行观察分析原石的状况,找到对雕刻有较大影响的杂质、裂隙等问题,尽量排除有贯穿的裂隙或深入内部的裂隙,较浅较小的裂隙的地方标记去除,并确定需要保留的部分。

图1

2、剥料

水晶原石进行全方位审料评估之后,按审料时标出的去除记号,使用横机、角磨机或吊机对原石进行剥料处理,剥掉原石的粗皮,再将杂质去除干净。之后对原石进行打磨,便于进一步观察水晶原石的形状、破损程度、交口和杂质等情况,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构思设计环节。

(二)设计

水晶雕刻作品的灵魂在于设计构思。笔者在创作《金刚萨埵》佛像时,依金刚萨埵佛像特点进行设计构思,并努力做到用料合理、化瑕为瑜、造型优美。

1、构思

水晶雕刻作品的设计构思是依原石的形状进行的。原石(见图2)是可以设计一尊高约160厘米的水晶金刚萨埵坐像,为了最佳地利用水晶原石材料,笔者经过多方位的考量,反复揣摩、观察思考,也请教了张玉成等大师。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终于在一个晚上,笔者拿着手电筒围着水晶原石转了一圈又一圈,突然来了灵感,把水晶石倒过来,刚好能做出高达180厘米的金刚萨埵佛像,做到了最大地利用了原石材料,契合物尽其用的原则。

图2

创作设计参照的原始图样是尼泊尔制作的《金刚萨埵》铜坐像。尼泊尔佛教造像艺术风格独特,历史悠久,在古代文明史上有着不可低估的地位和影响。

创作构思图稿是忠实于金刚萨埵原始佛像图样的特点,再结合水晶原石的状态进行的。自然的水晶材质都具有杂质,构思设计要考虑原石材料的特性,还要符合佛像气质要求。

笔者的做法是先考虑佛像的脸部,完美的脸部是雕刻一尊水晶佛像的根本,佛面要庄严清净,水晶体要层次清晰分明,才能给观者身心清净的感觉。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水晶雕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一个可以避开瑕疵的地方,能够雕刻完美的金刚萨埵佛像脸部的位置。

确定佛像脸部的位置之后,再定好材料的正面,找好中线,再进一步确定金刚萨埵佛像的造型及各个部位的比例。

2、绘稿

构思设计的图稿是运用白描的手法,用铅笔在水晶原石上画出草稿,先勾勒出金刚萨埵佛像的大致轮廓,定出大形。定稿之后,再用防水墨水再勾画一遍。(见图3)

图3

水晶雕刻是将平面图案转化三维的立体造型,是做减法的过程。因此在画草稿图案时要留有余地,要考虑到金刚萨埵佛像的立体造型。

绘制图稿分为粗绘和细绘两个步骤。粗绘是在雕刻之前进行的,在原石料上简单绘制出佛像形状的图案线条,方便开坯的实施;细绘则是在粗坯雕刻完整之后,在粗坯之上精心绘制造型图案与线条,经过反复调整完成定稿。[4]

(二)开坯

开坯是整个雕刻的基础,是从平面转换到立体的过程。是依据绘制的设计图稿,用横机或手持式轮磨机挖出佛像的大型,大概确定出金刚萨埵佛像的头部、上身和四肢的基本轮廓的形体及莲花座。(见图4)

水晶的硬度高、极易断脆,在雕刻开坯过程中,需遵循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到深的过程,通过层层推进,一步步将绘制的金刚萨埵佛像从石材中剥离出来。

开坯时,要注意各部分之间要留有余地,倘若出现意外情况或在后期进行整体雕刻时,还有调整的余地和空间。

图4

(四)雕刻

开坯之后,进入具体的塑造刻画阶段,主要环节是粗坯雕刻与修光雕刻,简称粗坯与修光。雕刻阶段的工期比较漫长,漫长的雕刻过程需要雕刻师的毅力和恒心,这需要“工匠精神”,这种精神是当前国家所提倡的。

1、粗坯

粗坯,是在开好坯的基础上,根据设计稿进一步地细化雕刻,使作品的形态、结构、线条趋于清晰化。粗坯的工艺程式很多,它是综合运用多种工具进行的,雕刻的技法有:錾、抠、划、摽、铡、冲、擦、掏、钩、拨等方法。

金刚萨埵佛像造型主要由头部、胸部、盆部和四肢构成的,佛像下面还有莲花座。粗坯定型阶段还是以找形为主,首先,用定压轮喇叭头对佛像各部位进行打压,把头部、胸部、盆部和四肢进行明确定型,再进入佛像五官和手部结构的细化粗刻,注意五官要凹凸分明,手的结构要交代清晰,指节微弧指尖上翘,左右手上握有金刚杵和金刚铃。然后再慢慢对头饰和身上的饰品等进行刻画。(见图5)

图5

粗坯雕刻时,不能粗心大意,雕刻定型之后是无法进行大的改动,雕刻错误部分是无法复原,因此,雕刻要时刻注意金刚萨埵佛像的特征和大的结构比例关系。

2、修光

修光是在粗坯雕刻的基础上再进行精雕的细工过程,花费时间也最多。“尽精微,致广大”,细工是天然水晶雕刻创作雕琢阶段的最后细节定型。工序,传统石雕刻行业称为“了手”,讲究精雕细刻,主次分明,夹角干净,线条挺拔,根底光顺,刻意求工,添白补阴等。[5]

修光就是磨去水晶作品中的凿诟刀痕,使作品的细节光滑细腻、生动和完美,也是注入水晶作品神韵的过程。此过程必须做到细心、倾心和用心,才能做到刀法准确。修光阶段用的工具较多,大小不一的喇叭杠棒、薄钉钩铊、角钉枣核、橄榄尖针等。修光按先厚后薄,先主后次,先里后外的原则。因此,金刚萨埵佛像是依次从头到身体的程序进行细修,佛像脸部的细修是雕刻的关键。

佛像脸部是最难雕刻的地方,雕刻界称之为“开脸”。开脸”是对脸部的五官、神情等进行刻画的过程。

佛像脸部雕刻时,用三角钉对面部进行刻画,用勾砣作五官的刻画,用尖针对眼睛进行刻画。刻画时要注意眼睛、鼻子、嘴唇等五官的比例位置。

在面部五官布局之后,再对佛像表情进行刻画,需表现出金刚萨埵佛像的娴雅端庄、目光微垂,神情安详自若,似在俯瞰芸芸众生的神韵。(见图6)

图6

作品各部分修光完成后,还需要整体调整一遍。修光雕刻时,往往会因为细节深入而忽略整体性,该调整的地方需要用工具毫不犹豫地进行修改碾顺,再进一步修光定型,切不可因为麻烦而不愿返工调整,让佛像作品的造型不够完美。

(五)抛光

水晶作品完成修光后,进行抛光处理,细细磨砺出水晶体的光华材质,使光照射在水晶表面会呈现出晶莹透亮,在视觉上达到空灵通透的美感效果。

由于水晶硬度高、脆性大、光泽强等原因,其抛光的难度较大、程序较复杂。此外,水晶表面常呈现的局部抛光与局部磨砂相结合的效果也是需要经过独特的工艺流程才能得以展现。[5] 因此,抛光程序一般由抛光师们来制作完成。水晶作品打磨抛光的工艺流程分为五个步骤:

1、精细打磨。这道打磨程序需要做三遍,分别用80-150目、180-240目、320-600目砂胶打磨。打磨时,根据雕刻作品的尺寸大小和部位的不同把砂胶做成需要的各种形状使用。需要精细磨的细小部位,用竹签蘸1500目钻石膏或钻石粉进行细磨。

2、打砂纸。金刚萨埵佛像作品比较大,作品中还有镂空的雕刻等,打砂纸是最好的方法,打砂纸使用目数一般是100-1500,根据作品不同的部位选择目数。打砂纸时,注意吊磨机的转速在1450-14000千转,转速过快会导致水晶表面温度过高,温度过高会致使水晶炸裂。

3、上亮。先将水晶佛像作品清洗干净,再上亮。上亮也是考验师傅技术的重要环节,上亮是用钻石粉和牛皮抛光,抛光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水晶才有光泽度,但温度过高水晶又会抛炸裂。

4、包胶布。包胶布是为下一个喷砂环节做准备。把抛亮的部位用胶纸粘贴起来,哑光喷砂处理的地方留出来。

5、哑光喷砂。喷砂枪的两个管道分别连接气泵和金刚砂料桶,将金刚砂高速喷射在水晶作品表面时产生摩擦,达到哑光效果,与亮面产生鲜明对比。

总之,抛光处理有亮光与哑光的形式。佛像的抛光是根据作品的具体设计来处理,经过抛光工艺处理后,水晶作品的亮光与哑光交相辉映,形成鲜明的视觉效果。《金刚萨埵》佛像(见图7)抛光后,近看细腻平整,远看整体光效统一,呈现出天然水晶特有的光泽美感,显出佛的神韵,增强了水晶雕刻作品的工艺性和观赏性。

图7

(六)修饰与配座

水晶雕刻作品修光完成之后,根据需求和作品本身的设计要求进行修饰和配座。水晶雕刻作品的配座一般用木、石、金属等材质制作,配座的形状、造型、厚薄和高矮都以佛教题材为依据。作品的修饰与配座,可以提高水晶佛像雕刻作品的工艺价值,并增强佛像雕刻作品的观赏性和实用性。

为内协庆寺雕刻的《金刚萨埵》水晶作品(见图8)是用宝石进行镶嵌装饰,佛像眉心用钻石镶嵌装饰,头饰和服饰用绿松石和宝石镶嵌装饰。

底座和背座用纯铜鎏金,色泽金黄,追求典雅华丽,旨在衬托天然水晶作品的晶莹剔透和佛的高贵。佛前配有7个水晶球,寓意圆满。

图8

为龙恩寺雕刻的《金刚萨埵》水晶作品底座是用一块5000千克重的东海水晶原石雕刻金刚座,完成后的金刚座还有1500千克重。

四、结语

笔者通过雕刻《金刚萨埵》佛像的整个创作经历,坚定了对水晶雕刻技艺的学习和研究的信心,逐步理解了学术研究与雕刻技艺是相辅相成与共同精进的道理。理解一件好的水晶佛像雕刻作品,是讲究自然、佛性与艺术的相结合。因此,创作时必须拥有虔诚的心和巧妙的构思,以及精湛技艺和对佛教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一是理解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金刚萨埵佛像的造型特征;二是帮助水晶雕刻研究者和从业者进一步了解水晶材质的特点与雕刻技艺;三是在水晶佛像雕刻设计方面能开拓思路,精益求精;四是探索适合自己的创新之路,在实践中打磨自己精湛的水晶雕刻“手艺”;五是提高水晶雕刻的学术理论研究水平。


注释:

①法乐:佛教语。谓积德行善、耽味佛法之乐。

参考文献:

[1]吴乐天.刘凌峰|刀锋千转,用心雕刻信仰的力量[J].东风收藏,2021(06):10-13.

[2]张熹.天然水晶雕刻《混元三教九流图赞》创作报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22.

[3]周珞璟.金刚萨埵造像美术造型意义研究[J].美与时代(中),2017(09):129-130.

[4]刘凌峰.浅谈水晶佛造型雕刻艺术[J]. 东风收藏, 2021(02): 52-53.

[5]裴育. 水晶的宝石学特性、雕刻工艺及评价[D]. 中国地质大学, 2016.


作者简介:

刘凌峰,1992年出生,男,汉族,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度尾镇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轻工玉石雕刻师、中国注册艺术品鉴定评估师(高级)。曾荣获“全国技术能手、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等称号。


欢迎关注玉雕大师艺术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张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与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l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