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2-24 来源:中国玉雕大师网 0 次浏览
玉器雕刻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技艺品种之一。
中国的原始玉器最早发源于约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时候,中华民族就有了玉制工具的使用。在原始社会的末期,玉制工艺水平已经达到相当高的层次。这段时间玉器中雕刻图案中的动物多以鸟、鱼、龟、猪、蝉等为主,多采用圆雕技艺、浮雕技艺来进行表达,这时期玉器雕琢手法异常简单,线条简练但非常传神,非常具有神秘感。
中国的商周时期,制造玉器成为一种专业,玉器成了礼仪用具和装饰的佩件。这个时期非常流行动物图案,在青铜器纹饰中就经常被采用。主要以虎、兔、鹿、鸟为主,并且这时期的玉器多为玉佩,中间有小孔,以便于人的佩戴,动物纹饰精美简洁。
中国的清代是我国玉器雕刻发展的繁荣之时,规模、品种及产量都超越了前代,主要生产产地是北京、苏州、扬州。中国清代,扬州的玉器制作已经发展达到鼎盛时期。而且,乾隆年间,更是扬州的玉器雕刻史上发展繁荣的巅峰时期。此时,动物类玉器达到顶峰,题材造型包括有生肖、家禽、神兽等,并且雕琢手法讲究细腻,线条繁密,既写实又传神,
中国的玉器雕刻作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制作工艺:
古代制玉技法:
切:即解料,解玉要用无齿的锯加解玉砂。
磋:用圆锯蘸砂浆修治。
琢:用钻、锥等 工具雕琢花纹、钻孔。
磨:最 后一道工序,用精细的木片葫芦皮、牛皮蘸珍珠砂浆,加以抛光,玉器便发出凝脂状的光泽。
琢玉工艺:
相玉:从一块璞玉,到做成一件玉器,最先就是进行“相玉”的设计。“相”软玉就是“看”,而看后仔细的琢磨思考,好判断玉石的内在的质量,和外形的优劣,然后立意确定要做什么题材的作品。
划活:就是根据所想象构思的图案形象,在玉璞料上用笔墨线条,把它很形象地勾勒出来。 “划活”,在琢玉工艺中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琢磨:就是指玉器的具体制作。制作玉器的行话称“琢磨”。因为玉石异常坚硬,必须用铁制的圆盘为工具,以水和金刚砂为介质,经过铡、錾、冲、压、勾、顺等工艺,一点一滴琢磨而成。玉石的琢磨,是一种十分谨严的技艺,高手琢磨的玉件,能达到“小中见大”、“以轻显重”的艺术效果。
碾磨:也叫"光亮"、"抛光"。是用紫胶、木、葫芦、牛皮及铜制的铊子,将玉件琢磨的粗糙部位,碾磨平整。并通过应用氧化铬等一些化学粉剂原料作介质,使玉件显露出玉材光洁、温润和晶莹的本质。
玉器雕刻工艺:
双钩碾法:汉代琢玉著名技法。在记载玉的文献中,说它的刻纹细如游丝,像头发,宛转流动,没有一点滞迹。
“两明造”透玉器雕刻:在中国清代中期出现,两明造透玉器雕刻,是在一块扁平的玉片上,正反两面透雕出两层各不相同的纹样,两层中间完全透开,以四周边缘相连为一整体。纹饰镂空,正反相错,互相掩映,巧妙奇特。难度较大,作工精细。
金错玉器:利用传统的金错工艺技术,在制成的玉器上碾成细线纹饰,然后嵌以金丝或银丝。玉器须经过磨错。俗称"嵌金",实为"金错"。我国古代以"雕玉"、"镂金"为最精细的手工艺,"黄文错镂"和"金镂"也是金错的别称,所以金错又可称为"镂金"。金错玉器是"雕玉"和"镂金"的结合。
软玉法:使玉石变软的方法。玉石坚硬,不容易雕刻,可用荸荠数,通入水煮玉一昼夜,再用明矾三厘、蟾酥三厘涂刻处,炙干,再涂,药尽为止。
软晶法: 使水晶变软之法,水晶坚硬,不易雕刻,可用吉祥草同煮,视熟,即可刻。但只可用铜、铁器煮,不宜用砂器。用此法软玉亦可。
雕刻工艺手法:
1、线刻:以单线条刻成花纹图案。
2、 薄意:有画意的极浅的薄浮雕。
3、 浮雕刻:在平面上雕刻出凸起的图案或造型。有浅浮雕与高浮雕之分。浅浮雕,利用减地方式,挖掉线纹或图像外廓的底子、造成线饰凸起的效果。高浮雕,挖削底面,形成立体图形,并加阴线纹塑形。
4、 圆雕刻:三维立体的雕刻造型。
5、 镂雕刻:也称透雕,雕琢不局限于玉料的一面,而是穿透玉料,镂空雕刻,从而在玉件中存在许多两面相通的空间。镂空雕的程序是先在纹饰外廓等距的地方钻管打孔,再用线锯连接形成槽线。
6、俏色雕刻:巧用玉料的多种颜色,使不同的颜色恰好分布在玉器雕刻需要部位,使作品有巧作天合之感。即利用玉料本身天然的不同颜色,巧妙的琢刻成物体外表的肤色或器官,若能雕刻得恰如其分,则有巧夺天工之妙。
7、内雕刻:是深入玉料内部雕出圆雕及浮雕造型的玉器雕刻手法。
8、 凹雕刻:与浮雕相反,是在平面上雕出凹下的图案或造型。又称阴雕。
9、 双沟阳纹:也称双勾阴线纹,将纹线的两侧浅磨去两条凹槽,它们是斜下的浅沟,并非直下的切壁,所以看上去像阳纹浮雕。
10、减地阳纹:也称减地平凸,是指一种浅浮雕,纹饰浅浅的凸出于地之上。这种阳纹是通过磨削“地”而实现的,即所谓“减地”。
11、阴刻、阳刻:阴刻即凹刻,阴刻线,指在玉器的表面琢磨出下凹的线段,有单阴线或两条并行的双刻阴线。
12、勾彻:按设汁的花纹勾出浅沟形凸起线条叫“勾”,也称刚线。
13、隐起:在线条或块面外廓略减起,形成隐约凸起,触之边棱不明显。
14、活环:将玉料削琢成相连的活动环索,可延伸玉料的跨度。
15、花下压花:由多层透雕发展而来,所制玉器巧妙地以细密镂空纹饰为底纹,衬托表面半浮雕手法琢制的龙纹或花草造型,形成两层或三层有浮雕的装饰面。
16、打眼:红山文化时用竹木、皮革为钻具,借助于中介水砂钻磨,硬度极低,造成孔洞口沿磨损,两面钻孔的对接不够准,孔径壁有条痕等。良渚文化打眼,穿孔的技术有所提高,玉琮的射径内壁均很光滑。先秦以前由于钻孔的工具原始,孔洞多呈马蹄形眼、蜂腰眼。战国以后使用铁钻头穿孔,形成整齐的管状。汉代时能钻制复杂的人字眼。
17、底子:古代人制作玉器精益求精,纹饰底子也不惜工本。铲削后的器面、器壁,注意削平磨光,因而十分平整。
18、挖膛:琢制:玉器内腹部技术。
19、抛光:抛光分为粗光和精光。
20、剪影:所雕刻出的人物或动物采用正侧面剪影的手法,如同剪纸一样,抓住主要的特征,用熟练而准确的轮廓线勾勒出生动的艺术形象。
21、汉八刀:汉八刀为汉代独有,所雕玉器“八刀”即可形成,这里是指汉代琢玉刀法的精准,寥寥数刀即可成形,不是指刚好八刀。后人称之为汉八刀,代表作品如玉豚、玉璜等。
文化内涵:
中国玉器雕刻艺术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创造了无数惊世骇俗的艺术精品。古语曾有云:“玉不琢,不成器”。 玉雕中的中国传统图案形式多样,寓意深刻,数不胜数。它浓集了中华玉石文化的丰富内涵,是华夏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由此可见,一块璞玉只有经过琢玉人的巧妙构思和鬼斧神工般的雕琢,才能成为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玉石历来被人们当作珍宝,在中国古代,玉被当作美好品物的标志和君子风范的象征。玉器雕刻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珍爱,这些巧夺天工的艺术品都是先民在漫长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对玉石的自然特性及形式规律逐步掌握、熟悉、运用的结果。对于玉文化的崇尚与不懈追求,使得汉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审美习俗。玉器与其它珠宝饰品不同的是,它在对人进行装饰的同时,更在乎于人们的精神感受,已成为人们精神寄托的直观物质表达形式。在强调个性化和注重精神感受的现代,佩戴蕴藏有丰富东方文化内涵的玉饰,将更能体现出自己的个性、品味和民族气质。
中国玉器雕刻工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以精湛的技艺和优美的造型著称于世,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享有“东方艺术”之美誉。玉器雕刻大师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把玉料的玉质、玉色与工艺技术、民族特色融于一体,雕刻于一体,雕成的玉器精品无疑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之物,同时也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宝贵财富。
欢迎关注玉雕大师艺术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张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与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