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1 来源:玉雕大师艺术网 0 次浏览
【内容摘要】作为我国具有的优秀传统的手工艺品,尽管种类繁多,但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比较,有三种基本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倾向:象生者栩栩如生,可以以假乱真。表意者意趣横生,传神。绝技者鬼斧神工,令人惊叹。三种形式倾向各有千秋,但在实际手工艺品制作上,也只有遵循和遵重艺术的规律,认真研究其特性,从本质上出发,因势利导,这样才能做出真正的艺术品来。
关键词:手工艺品、形式倾向、手工业、积极作用、薄胎炉瓶
一、三种表现形式的重要性
我国玉雕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达数千年的历程中,都是以手工业为基础的。近代和现代科技的兴起和发展,其中一些手工业,特别是同艺术结合得比较紧密的手工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着应有的积极作用。
展望未来,有许多手工艺品在人们的生活中会愈加被珍视,作为一种传统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提起传统的手工艺品,如象牙琢玉、金银首饰、刺绣缂丝、剔红等。 这些以装饰陈设和观赏为主的手工艺品,不但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而且种类繁杂、样式众多。如果从它所使用的物质材料、加工方法和生产的品类进行区分,现珠宝玉石种类众多,可几十种、几百种的罗列。
百工之艺,不仅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还表现了“人的需要的丰富性”。人们认识事物总是离不开比较的,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我们研究工艺美术的历史和现状,也是先从比较、排比入手,然后通过分析和判断,才能逐步认识它的本质。作为我国具有优秀传统的手工艺,尽管品类繁多,但纵观古今,若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比较一下,便不难看出有三种基本的格局和风貌,或说是艺术表现形式的三种倾向。为了行文的方便,我们姑且称这三种倾向为:象生的、表意的和绝技的。
当然三者只是相对而言,一般说各有侧重,而又互为结合,有的不能截然分开。对于这三种表现形式的全面理解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评价古代手工艺品的艺术成就,对于当前手工艺品的设计和生产,如何贯彻“古为今用”、“时代创新”、“百花齐放”的方针,做到全面发展,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二、“象生”表现形式的概念和作用
所谓“象生”是指手工艺品所表现的形象,生动自然,写实逼真。这类手工艺品,如某些牙雕、玉器、刺绣、彩塑等,除了所用材料和加工方法的特殊之外,不论表现人物或动物,都与一般绘画、雕塑有着很多共同之处,或说就是工艺同绘画,工艺同雕塑的结合。它的造型特点是强调写实逼真,并非排斥艺术的概括与夸张。既然是象生的,尤须注意于物象的传神,使其形象能够达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可以乱真的程度。
中国画论中“形神兼备”的原则,在这里同样是适应的。工艺品同一般绘画、雕塑品的区别,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使材料的不同,并且各有一套不同的加工方法,从而使物质材料的质地直接作用于人们的美感。因此,写实的造型更容易引起观者的兴趣。对于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手工艺的一条健康之路。我国现在有不少手工艺是沿着这条道路阔步前进的。如北京的牙雕,各地方玉雕,苏州的刺绣,天津的“泥人张”的彩塑等,许多作品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好的工艺品,揭示了自然界和生活中所蕴藏的美,并以本身的独具的形象将它体现出来,使人赏心悦目,在精神上受到鼓舞。
但是以写实的手法塑造形象,与机械地、如实地模写自然并不是一回事。一味强调乱真,不顾艺术的取舍和概括,势必把艺术变成了逼真的标本模型。譬如说以陶塑模仿一颗瓜子、一粒花生或是以石雕模仿一段竹根,以及用石膏做成的蜡果等,即使做工的技艺很高,对所模仿的物品做的惟妙惟肖,除了迎合了某种好奇心之外是难以使人得到艺术享受的。高超的艺术是必须由精湛的技艺来表现的,但后者并不能取代前者。如果等同起来,那么用鸟类实体所剥制的标本,昆虫的标本,岂不是更逼真吗?然而,毕竟不能算作艺术品。它的价值也不是艺术的价值。所以说,精湛技艺的充分发挥,一定要听命于作者艺术造诣和修养,服从于美的构思和想象。同是象生的工艺品,由于指导思想的不同,所产生的作品和效果也不一样,古往今来,莫不皆然,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三、“表意”表现形式的意义和运用
所谓“表意”是侧重于形象的意趣的表现,而不强调形体的肖似。我国传统绘画中有一种粗放的手法,形式简练,着重描写物象的意志,叫做“写意”。写意与写形是相对而言的,齐白石大师曾说:“做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这句话既是他在创作中怎么样塑造形象和主张,也总结了写意画在艺术上应该抓住的实质。“不似”是对自然的轻视,而“太似”又被自然所拘束,两者应该巧妙地统一起来。
这是我国民族艺术的一个优秀传统,是辩证法的规律在艺术上的重要体现。绘画如此,许多工艺品也是如此。注意一下美术史的演变,不难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实。唐代以前的工艺品倾向于表意品居多,以后则转向了象生。绘画上出现了“写意”与“工笔”的分科,而写意画在文人士大夫之中得到了大发展。五代以来,工笔花鸟画独辟门径,在绘画领域里开创了一条新路,同时,它也直接影响着工艺装饰。这是因为,表意的作品贵在立意,它以意匠见称,而不是以做工取胜,可是手工艺人要显示其技艺,所谓“作有做工”“做活见活”,只有在精工细雕中才能得到发挥。另一方面,手工艺人大部分作品是带有商品性的,或是为他人所要求而做。
俗话说 “七分主人三分匠”,便是听命于当时享用者。在古代,不论哪一种精美工艺品,它的享用者几乎都是两种人:一个是封建统治者,另一个是文人士大夫。而文士大夫附庸风雅的那些“小摆设”象生的工艺品与写意的文人画相对照,在陶冶性情上是一种调济。宋代以前的工艺品,其“无意肖形”和“物趣自具”是统一的,它的艺术揭示物象的精神气质,并非为了“古雅”。宋代人“刻意模似”反而趣味“索然”其原因是太看中了写实和做工,抓不住艺术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联系。这是封建社会后期手工艺发展的一种趋势,从而看出其时代的倾向罢了。
表意的形式之所以感人,是在物象的外形上作了大胆的简化,夸张乃至变形,而这些手法,又无不紧扣着作者的立意,使形象的特征突出,具有神态,并产一种美感,和谐而富有韵律。在实际制作上,作者匠心独运,神思妙想,不知花去多少精力。不仅作者要想得巧,并且要通过艺术形象引起人们的共鸣,让观者揣摩,去回味,因而能够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在艺术上,一种形式的产生和运用,总是与其适合的题材,内容达到完美统一,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如果孤立的对待形式,不顾物象具体内容和精神实质,专注于外在的形似,其时不是“象生”不过是纯然的标本模型。同样,如果不善于创意,不在形象所表达的情趣上下功夫,只是外表的“无意肖形”,无意也会使作品流于粗陋。而这种粗陋,正是对“表意”的误解和简单化对待的结果。当前这类作品所受到较多的责难,不能得以健康的发展,其艺术的症结即在于此。
四、“绝技”表现形式的理解和实际表现
所谓“绝技”,是指一种高超的独具的技艺。“揆悬刀、骋绝技”,非一般人所能为,古代文献上常称此为“奇巧”,“微巧”。1970年徐州东汉墓出土了一件玉器,琢了一只母鸽衔食,正在回首喂它旁边的小鸽。整个作品只有黄豆大,须在放大镜下才能看得清楚。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柳朝国老师琢玉的风格,大气磅礴、豪放雄浑、沉稳庄重、富丽典雅、用料严谨、技艺精绝、娴熟。如白玉薄胎炉,白玉薄胎链条瓶等作品,乃堪称一绝。
如广州的透雕象牙球,层层细雕花纹,而且层层都能转动,最精者已达到四十层以上,真可说是一种“绝技”。手工艺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而手工艺人的双手,在长期劳动中经过严格的锻炼,达到了“高度完善化”的程度。他们发挥了人对于物的高度驾驭才能,能够改变自然材料的常性,使之服从于人的意志,显示出惊人的克服困难和创作力量。而当这种力量同审美结合起来,创造了美的工艺品时,在精神上所起的积极作用是很大的。
但是,如果忽略或者不顾工艺品,艺术品的审美,一味追求技艺的“超人”和“惊人”迎合某种好奇的心理,却容易导致一个极端,失去艺术的意义。不论哪种技艺,都要受到重视。特别是那些被称为“绝技”的手艺,其令人惊叹之非凡,是艺人长期磨练的结果,绝非一日之功。因此,来之既不易,用之要得当。绝技用在巧处,才显艺术。如何以高超的技艺表现出感人的艺术,更是值得深思的。使用各种形式都能相应地得到发展,传统手工艺,艺术的创新之路才能越开越盛,越开越美。
参考文献:
【1】张道一《工艺美术论》山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86.10
【2】张淑荣 陈咸益《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工艺品雕刻工》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08
【3】刘墨《中国艺术美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9
作者简介:
汤继文,字穿石,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朮师,中国玉石雕刻(国家一级)高级技师,中国玉石雕艺术大师,徐州市贾汪区第八届政协委员,徐州市贾汪区第十二届人大代表。 自幼学习绘画,1978年从事工艺美术、玉石设计雕刻至今。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柳家奎。 1992年成立徐州天工坊玉石雕刻工作室。其作品用材广泛、格调高雅、造型优美、技法全面、章法合理、做工细腻。深厚的文化内涵及创意,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深受国内外收藏家的喜爱。
欢迎关注中国玉雕大师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路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与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