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环相扣——曾侯乙墓十六节龙凤玉挂饰赏析
时间:2023-10-13 来源:玉雕大师艺术网 0 次浏览
2023/10/13 玉雕大师艺术网
1978年曾侯乙墓出土数百件距今2400余年的玉器,种类繁多,保存完好,堪称一座玉器宝库,其中这件可以自由活动卷折的,十六节龙凤玉挂饰更是一绝。
十六节龙凤玉挂饰的材质是青白色和田玉,它由5块玉料、3个素面椭圆形活环及1根玉销钉雕成,可以活动卷折,看上去就像是一条飞舞游弋的长龙。
工匠充分利用空间,采用了透雕、平雕、阴刻等技法,雕出37条龙、7只凤和10条蛇,还在这些龙凤蛇之间填上了谷纹、云纹、斜线纹,一丝一毫都不浪费,可以说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繁复华丽”“巧夺天工”。
十六节龙凤玉挂饰被认为是迄今所见最精美的战国玉器。
这巧妙的环环相扣,竟然有点活页本的感觉。现代人看了也只能连连惊叹的设计,2400多年前的古人是怎么做到的?
专家分析这件玉挂饰采用了一种独特的玉雕工艺——分雕连缀。
工匠们先将一块玉雕好,并使玉处在“切而不断”的状态,然后在连接处小心打磨、掏空,雕成固定或活动的活环,活环就成了连接两块玉的桥梁。如同活页笔记本一样的做法。
打开活环,这件玉挂饰就是一块一块的单独个体,扣上活环就是一条48厘米的长链。
十六节龙凤玉挂饰的布局非常考究和严谨,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多节活动玉佩中最长、最精美的一件,堪称战国玉雕中的瑰宝。
无法复制的“高精尖”,古人到底拿它做啥用?
十六节龙凤玉挂饰至今没有复制品,可以说是战国出品的玉饰界“扛把子”。
即便到了今天,在现代工具的帮助下完成这样的工艺也有很高难度,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前功尽弃,2400多年前的古人为何耗费心力打造出这件玉饰?
据研究,自商周以来玉一直被视为地位与身份的象征,甚至有“君子比德于玉”的说法。
战国时期,更是流行佩玉。作为一代诸侯的曾侯乙用这样精美的玉器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再合适不过了。
十六节龙凤玉挂饰出土时放置在墓主人头部的下颌骨处,因此专家推测这件玉挂饰可能是墓主人帽子上的玉缨(帽带)。
2400多年前古人巧夺天工才有了这样的环环相扣。
如今我们沉醉于他们的审美,更惊叹于他们的智慧。(来源:央视新闻)
欢迎关注玉雕大师艺术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刘鑫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与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