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跟风玉器店纷纷关门,行业回归理性

时间:2016-03-21 来源:源自互联网 0 次浏览

2016-3-21  源自互联网


姑苏区市场监管局双塔分局注册资料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这一地区从事玉雕工艺类生产和销售的经营户共有541家,2015年全年注销了5家。

“有人年初五来十全街,看到好多玉器店关着门,就认为整个行业‘倒’了,这是误解,我们传统都要过了元宵节才开张……”相王路玉雕专业委员会会长陈华说,目前的玉雕行业只能说是告别了快速发展时代。

黄文中是徐州人,在苏州从事玉雕业已有20余年,他说,现在这一行已经到了拼设计的时代,如果还是只做观音、弥勒佛等传统雕件,生意就会受影响。他认为,对目前苏州玉雕业一些领军人物来说,工艺“升级”已经没有问题,文化包装成为了发展瓶颈。他呼吁更多具有较高中外传统文化修养,又熟知品牌运作的跨界人才加入这个行业,共同提高苏作玉雕水平。


跟风经营的玉器店纷纷关门

走在相王路、相王弄上,招牌上带有“玉雕”两个字的店家都开着门。相王路玉雕协会副会长张安琪说,她原来在十全街和相王弄开了两家店,今年又在相王弄新开了一家。她说,十全街上的店生意不多,但上门的都是大单;相王弄里的店连着两三天都有生意,虽然只是小单,但两店相互补充,生意还好。

在十全街临近凤凰街处开了一家“琢石”的张建宏,年后将边上一家饭店盘下,工作室由原来的170平方米扩大到1200平方米,张建宏说要做大品牌。相王路上的仵朋河玉雕工作室内,一位工作人员正在给一些小雕件称重,她说,这些都是即将发往各家网站的,去年他们在网上找了几个代理商,目前生意还不错。

在陈华的工作室,长年在乌鲁木齐经商的王女士抱怨:“走了一圈,很多工作室新货都还没上柜,看来下个月还要来一趟”。陈华说,与前几年比,今年生意确实不好,但是总体上只能说这个行业告别了加速发展的时代,回归到理性层面,而不像外界传的那样已接近“衰落”。

陈华说:“今年十全街上关门的玉器店都是没有工作室、跟风做经营的;新进驻的店则大部分有自己的工作室。这表明一些不会经营、又缺乏相关支撑的经营者‘出局’了。”同时,今年元宵节后上门找工作的人态度也变了,“过去,一个工人上门应聘开口就要两三万元一个月;今年则先告知以前老板给多少,一起商量定薪酬,客气多了。”陈华说。

此外,各家玉器店的店主也更讲诚信了。陈华说:“以前,一件玉雕上柜,开价就是10万、20万,遇到客人还价或发现点瑕疵,干脆一推不卖了,牛得很;现在不同了,开价实在,还会在客人发现瑕疵时主动退钱或返工,直到客人满意为止。”

题材成拓展市场新引擎

“我这件原石成本是3000余元,做了个敦煌飞天,卖了4.8万元;那件成本是7.5万元,做了个现代‘唐俑’,在北京一个展会上卖了18万元!”站在自己的样品柜前,黄文中向记者介绍起今年春节前他新设计的几件作品。

黄文中在相王路开店已经超过十年,目前工作室聘有17名工人,也算是这一地区工作室里有点规模的。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能长期“保持状态”,主要得益于国家的手工艺保护政策,其次就是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即跟着市场“做”。他说,现代玉雕业已经进入了设计取胜时代,至于什么样的设计才能被市场接受,他说,就目前而言,题材广泛性正成为一个撬动市场的新引擎。

去年上半年有个朋友邀请黄文中去国外参加一个玉器展,他为参加这次展览准备的一些带有异国情调的玉雕作品,如圣母像等,在国内市场也很走俏。此外,他设计的一个梳着现代发髻、怀抱日本发财猫的南红雕件“俑”和一些根据敦煌壁画上飞天造型设计的雕件,更是一上柜就卖掉了。“你去相王路那些玉器店看看,都是些传统题材的仿古件、花鸟,其中观音、弥勒佛是必有的,同质化严重,生意好时区别还不明显,如今需求变了,题材再这么老就很难有生意了!”黄文中这样说。

此外,原石材料的多样性也很重要。他说,自己原来是做和田玉的,2013年看到市场上南红走俏就改做南红。2014年,他发现一些都市白领以及欧洲人更喜欢绿松石类的产品,便又增做绿松石。这一系列“跟风”让他的产品覆盖领域更广,2015年,南红、绿松石类产品的销售收入成为了黄文中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

在十全街与凤凰街交界口的“豆中强玉雕工作室”大门几乎常年关闭,但是熟悉的人都知道,原因是这个工作室做出什么就卖掉什么,柜台上根本无货可供,来买的人都是“走后门”的。2015年年底,豆中强的一件作品在北京拍出30万元高价,成为苏州业内又一个传奇。这件作品雕的是一个传统仿古件,但是工艺精美、细腻。陈华认为,这一事实表明,精湛的工艺仍然是市场“追捧”的一个重要根本。


亟待高水平的文化包装

每当做好一件玉雕作品,黄文中最头疼的事情之一就是如何给它取一个既有文化内涵又符合客户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名字。“像我们这一级的师傅,工艺上再求进步,问题不是太大;但当年入行学做玉雕的人大多文化知识水平有限,如今年龄大了,再学也学不进。”黄文中认为,如今,随着市场对玉雕类产品的文化需求日趋丰富、工艺更加精细化,赋予一件作品合适的文化内涵和名字,正渐渐成为一大竞争力。“比如那件根据唐俑形象设计的南红雕件,因为它身形肥大,我一开始取的名字是‘肥婆’;后来我觉得不合适,因为玉雕件是富贵的象征,于是又改名‘富贵’;最后,有人受一幅名画的启发,建议我取名‘虢国夫人’,才算是有了点文化内涵。”

黄文中预测,今年玉雕市场对链子等产品上的配件需求会更大,为此,他最近正在大量购进材料,准备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同时,他又很苦恼于怎样给这些配件取个好名字。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陈华、罗光明等的玉雕工作室早已开始做尝试,如专门聘用相关人员在网上寻找与玉雕有关的内容,对号入座。但是时间久了他们发现,取出来的名字有的太牵强,有的有缺陷,有时候这些缺陷到了客人手里才被发现。

黄文中说,对于他们这样的工作室来讲,由于设计变化速度快,题材又比较广泛,非常需要一个擅长高端文化包装和品牌运营的公司加盟,以共同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实现苏州玉雕在工艺和文化上的齐头并进。

作为行业协会负责人,陈华则认为,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需要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能对相王路地区的道路及周边环境实行统一整治,如设置统一的停车点,缓解乱停乱放;规范房东租赁行为,减少房东出租不签合同、随意涨价引发的纠纷。同时,他希望政府能否考虑以产业园形式帮助区域内想发展却没法领执照的经营户统一申领执照,以方便他们注册商标,做大做强。

编辑:张静

l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