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9 来源:玉雕大师艺术网 0 次浏览
2017-7-19 玉雕大师艺术网 作者:李维翰
7月10日下午3点,合肥市屯溪路528号金环大酒店会议室,洋溢着祥和欢愉的氛围。由各地来到省城的徽籍玉雕大师们济济一堂,座无虚席。前台高悬的会标,明示着这里召开的会议主题为——第二届安徽省玉石雕刻大师颁证仪式。
第二届安徽省玉石雕刻大师的评审、认定工作,是按照安徽省政府233号省长令和省政府(2017)53号文件精神,由安徽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促进会、安徽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安徽省玉石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具体工作由省工艺美术促进会玉石委员会承办。
评审认定工作自2016年12月启动以来,遵循《第二届安徽省玉石雕刻大师评审认定办法》的规定程序,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经评审专家委员会的评审,监督检查委员会全过程的监督,评审认定工作委员会最终确认,决定授予第二届安徽省玉石雕刻大师称号52名;第二届安徽省玉石雕刻师称号15名。同时还授予1名荣誉大师的称号。
会上,荣膺称号的玉石雕刻大师们,迎来了从业经历具有重要意义的时刻,郑重而又高兴地接受了标志业绩与荣誉的牌匾和证书。这也标志着,历时半年的第二届安徽省玉石雕刻大师的评审认定工作圆满完成。
作为评审专家组成员,笔者有幸参与了第一、二两届的安徽省玉石雕刻大师荣誉称号的评审认定工作,身历其境,感慨良多。既为近年来安徽籍玉石雕刻人才的成长壮大而高兴,也为安徽省政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促进会关爱人才,重视推进行业提升发展的严谨细致的工作而钦佩。
安徽与江苏地相邻,习相近。我知道安徽玉雕,还是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计划经济时期,当时我所在的徐州玉雕厂与蚌埠玉雕厂是同行,近邻的两个厂经常有业务往来,都为国家“出口创汇”作贡献。
我进一步了解安徽玉雕,是本世纪的近十几年,由于经常在江苏北京上海及各地参加活动,也经常看到徽籍玉石雕刻者的优秀作品,了解一些徽籍玉雕大师,关注他们的作品,也由此对安徽玉雕、徽邦大师、徽派文化又有了新的认识。
我认为,就当代玉石雕刻行业而言,与河南同样,徽籍玉雕大师们一定程度上也是“挑大梁”。苏沪玉雕活跃的中青年大师,相当部分是安徽籍;国家级玉石雕刻奖项的获奖作品中,常有徽籍大师的精美之作;重要的行业活动,都能看到徽籍玉雕师们熟悉的面容和身影。
不仅“苏沪玉雕多徽邦”,如今安徽籍的玉雕师也遍布全国。他们以刻苦耐劳的品德,稳健扎实的作风,成为玉石雕刻行业内的一支重要的力量。我还注意到,“徽派玉雕”不仅仅是一个行业特征、地域概念,更是一种文化的现象。
安徽人杰地灵,历史悠久。安徽含山的凌家滩,就是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凌家滩出土的玉器,不仅为探索研究中华文明提供了依据,也是徽派玉雕古老的文化源头。然而,就当代徽派玉雕艺术而言,更重要的还是徽州文化的丰厚底蕴。
徽州文化极具地域特色,内容广博深邃,内涵十分丰富。历史上的徽州人多有建树,在文化领域里创造了许多有影响的流派,如:正宗程朱理学的“新安理学派”;继承汉古经学被称为“朴学”的徽派考据学;发于元代成于明初的“新安画派”;始于明朝以“歙中四子”称著的徽派篆刻;白描造型典雅静穆的“徽派版画”;宋元明清以至民国的徽州契约文书;还有医学、刻书、建筑、壁画、徽菜等等。
尤其令人称道的,是京剧200多年前的“徽班进京”,更是奠定了京剧作为国戏之首的业基。而这些“徽文化”的内涵,不仅体现了传统儒、释、道思想,也当然影响着如今徽派玉雕的传承与发展。
次日,参加了安徽省玉石雕刻商会的成立和同期举行的“大国工匠——玉石文化高峰论坛”,从金融、收藏、创新、玉文化传承等方面对安徽玉雕进行研究探讨,旨在推进玉石雕刻产业特色化、集群化和品牌化的发展。该商会是经安徽省民政厅批准,由安徽省众多玉石雕刻大师、商家、从业人员组成的社团组织。
徽州人有拼搏奋进、百折不挠、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有“徽骆驼”之称,著名学者,徽籍的胡适就曾题写过“努力做徽骆驼”,“徽骆驼”精神成为徽州人顽强勤奋、开拓进取的象征。
以从业论,如果把河南称为当代玉雕的“第一大省”’,那么安徽就是“第二大省”。古称“豫州”的河南,今简称“豫”,去年底参加河南玉石雕刻行业活动后,我遂以“玉誉与豫:嵩山论玉三载陆子冈杯十秩见证河南玉雕成长成熟”为题写了博文。
今则以“徽慧荟珲:安徽省促进会授二届玉雕大师牌匾证书誉才励业”为题写博文。标题中的“徽慧荟珲”,也巧取音同,实为“徽地智慧,荟萃人才,玉珲闪烁”之意。
中华汉字,博大精深!以意宜义,亦不尽然。2017年7月15日京归草成 小宝八月雨天
欢迎关注中国玉雕大师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张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与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