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21 玉雕大师艺术网
当玉石和龙的形象结合在一起,会产生哪些奇妙的反应?
在十二生肖中,龙排第五位。龙是古代神话传说中一种神异生物,能腾云驾雾、行云布雨、消灾降福,是祥瑞的象征。《说文解字》认为:“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而玉则形容美好、形容洁白等。从商周以来,玉龙饰件就以其吉祥和权威的象征,成为人们追求幸福和美满的重要祥瑞之物。在我国博物馆的众多藏品中,就有历代的玉龙饰件。
龙纹玉璜(西周)
商周玉璜属六器
在《礼记·聘义》中,孔子说,从前君子用玉比喻美德。玉温润而有光泽,象征仁;质地细密而坚实,象征智;有棱角而不伤人,象征义……正所谓“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玉,代表了一种君子精神,也是一种君子风度,古人用玉的品质来提醒规范自己的言行,乃至内心世界。
比德于玉的观念使玉器在周朝发展迅速,《诗经》中有“圭壁既卒,宁莫我听”之句,说的是西周“中兴之主”周宣王为缓解旱情,向上天求雨,用了很多玉璧来祭祀雨神。春秋后期,吴国曾向鲁国提出召开会盟的邀请,鲁国派遣孔子的弟子子贡去答复时,提到“盟,所以周信也,故心以制之,玉帛以奉之”。那时候的外交,特使都要手持一件叫“璋邸射”的玉器代表国君致辞,以表达诸侯国之间合作交流的诚心和信用。玉在古人的心中是如此的重要,以玉为材料的龙形饰品,自然是贵族们喜爱的佩饰。
商周时期的玉龙造型一般呈环状或半圆璜形。龙身以鳞纹、重环纹和卷云纹为主,龙纹由具体转为抽象。用途从新石器时代的图腾崇拜、商代敬事鬼神的祭祀神灵,发展成为西周等级制度的礼仪用器及君子比德于玉的装饰佩玉,最终成为贵族阶级权力、地位、身份与财富的象征。故宫之中收藏的商周时期的玉龙为数不少,比如商代小型玉质刻刀、战国时期的青玉龙和玉龙纹璜等。
小型玉质刻刀多见于商代饰品,均是在尾部雕琢出刀刃,而刀柄则是各类动物的造型。比如兽形、龙形、鱼形、蝉形、虎形等,大多有穿孔可系挂,使之成为可佩可用、美观实用的玉饰品。故宫中收藏的商代玉质刻刀为白玉质地,但已沁为黄褐色。有意思的是,这件刻刀的外形并非完全是龙,与虎也比较相似,但头上却有蘑菇状的角,所以被认为是龙虎的结合体。
龙纹玉璜是西周常见的佩饰,多以组佩的形式出现,在我国的陕西、山西、山东等地区多有出土。故宫收藏的龙纹玉璜玉为青色,泛淡黄色。器呈半环形片状。主要运用斜坡刀法雕刻,两面纹饰相同,有龙、凤等纹饰。两端不完整似有戟牙,有穿孔,用于系佩。
作为一种佩戴饰物,玉璜并非在西周才出现。在古代,玉璜与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琥等,都是“六器礼天地四方”的玉礼器。《周礼》一书称“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六器之中的玉璜、玉琮、玉璧、玉圭等四种玉器,历史最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到了战国时期,玉璜仍较为流行,造型主要为长弧形或半璧形,多为双龙首、双鱼首等,两面雕刻云纹、涡纹等纹饰。故宫中收藏有一件战国时期的玉龙纹璜,玉为白色,通体褐色浸斑,表面有较强的玻璃光。器呈片状、跨栏形。运用阴刻等技法进行雕刻,两面纹饰相同,琢双龙首。
故宫之中还收藏有一件战国时期的青玉龙,玉色偏绿,内含褐色、墨色斑点及絮斑。这个饰品作扁平龙形,龙身弯曲,阴线勾勒轮廓,龙身钻一孔以供系挂。这件青玉龙是战国时期典型的玉龙造型,但材质不精,碾琢粗糙,应是比照生前玉组佩制作的、专门用于随葬的玉组佩的一部分。
汉唐玉龙造型美
“龙,东方之兽也,皇帝圣仁,故仁德观”,龙纹及龙的气势和神韵为汉代玉文化增添了异彩。龙纹是汉代玉器中使用较多的纹样,且汉代玉龙造型优美,生气勃勃,已从红山文化那种简单的团形龙,发展到了有角、有尾、四肢齐全、与后世相差无几的神龙了,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精神、最具魅力的玉龙。
故宫收藏的汉代玉夔龙蚕纹璧直径有25.5厘米,玉色偏绿,两面雕刻,以夔龙纹、蚕纹各一周为主题纹样,间以窄条绹纹,这种兽面装饰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从战国开始,在楚文化范围内,出现了大量使用墨斑碧玉制作的玉璧、玉龙等。这些玉器器形相对较大,碾琢粗率,汉代更为多见。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汉代,书写用具出现了新品种,目前已发现的汉代文房玉器有砚滴、笔屏等。比如故宫收藏的汉代玉龙螭纹洗,其玉料为青色,圆形,内膛很浅,可贮水。口沿宽而平,两侧横出片状柄,左侧柄饰龙、螭,螭头似虎而有角,身自云水中隐没,龙隐于螭后,仅露头,头形似熊。右侧柄装饰一长身龙,独角,身亦隐于云水中。
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曾出土了一件玉龙佩,现收藏在徐州博物馆。这件玉龙佩比一个巴掌略大,以新疆和田白玉雕琢而成,玉质温润,造型为单体龙,身体呈“S”形,流畅而浑厚。它独特的S形设计,看似简单,却是十分复杂的工艺。它昂首曲颈,给人一种蓄势待发的感觉。张口露齿,爪利足健,既有强劲的气势,又有灵活飘逸的灵性。圆睁的双目,飘动的龙须,高翘的龙角,弯曲的身姿,卷曲的龙尾,寓静于动,栩栩如生,把玉龙深渊蛰伏时的意蕴刻画得淋漓尽致。小小的玉龙充满着力量与气势,仿佛即将一飞冲天,雄浑古朴的阳刚之气呼之欲出,充分体现出大汉玉雕的高超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武汉博物馆中收藏有唐代的白玉龙纹佩,采用纯白玉雕琢而成。唐代玉龙造型的特点是各肢体、器官已完整、丰富。这件白玉龙纹佩雕工精美,富于想象,在吸取线剖和圆雕技术的基础上,采用镂刻艺术,取得了巨大成功,是唐代玉龙装饰艺术的上乘之作。其造型粗壮刚健,威武雄壮。龙首居中,头部微昂,嘴角深大,唇口上翘;颈后毛发向后飘浮,充满力量;龙身满饰鳞纹,背鳍排列紧密,腹部蛇腹纹细密均匀,富丽而精致;前腿与身关节处有翼,腿部关节处有毛,爪为三趾,蛇形尾穿过一后腿呈S形弯曲,龙尾与一条后腿相互缠绕,形态活泼有趣,充满生命的活力和皇族的威严。
玉夔龙蚕纹璧(汉)
宋元玉龙形象多
宋代玉器上的龙纹大体沿袭唐代风格,但与唐代龙纹的威武、粗犷且富有动感不同,宋代龙纹大多矫健清秀,姿态优美,动中有静,图案感较强。比如国家博物馆中收藏的宋代云龙佩,龙身向上高高翻卷与前爪形成环形,间以寥寥数刀刻云纹连接。通体鳞纹,爪部雕刻有细密的锯齿纹,张口吐舌,上唇上卷,眼为长菱形,角及长鬣向后飞扬。
宋、辽时期,龙的形象颇为丰富,有升龙、行龙、坐龙,各具情态,且多穿行于云海之间。辽代文物曾有一件玉坐龙,但为片雕,且较小。故宫收藏的元代白玉龙柄魁在外壁通体浮雕有两条呈行进状态中的龙,龙身细长无鳞,皆四爪张开,呈车轮状。一侧以龙首作柄,龙张口吐舌,上下唇皆外翻。这种玉器造型来源于汉代的魁,原为盛羹的器物,以单柄外向的龙首为主要形制特点。龙为最高等级的神兽,符合“魁”字中“首、大”的意义。
元代的青玉莲托蹲龙高13厘米,坐龙居于莲花座之上,龙昂首,一爪抓握火焰珠。双角,眉目细长,向后延伸。背起脊,关节处阴刻后扬之肘毛。刀法刚劲、粗犷,透雕处留下明显的掏挖痕迹。
明代宫廷玉雕仍保留有宋元遗风,但龙爪以四爪五爪居多。比如故宫收藏的明代白玉蟠龙环佩,以蟠龙为环状,龙双角,龙发向后及左右两侧飘拂,发丝细而规整。龙首须眉上挑,左右长须,龇牙咧嘴。龙身盘卷,五爪,秃尾,四周缭绕卷草云纹。这件环佩龙纹饰威严苍劲,其镂雕工艺亦有宋元遗风,为明早期宫廷玉雕的代表。(来源:北京晚报)
欢迎关注玉雕大师艺术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张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与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