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中国玉文化>正文
王共亚:千年和氏璧料探源——和氏璧与白灵石

2017-2-19 中国玉雕大师网 作者:王共亚

玉是中国的国粹,源远流长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而和氏璧又是中国几千年文化中最著名的玉器,提起和氏璧大家立即脑海中就会出现和璧三献完璧归赵豚璧为玺"等,最有名的也最能体现它价值的就是秦王想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它,而赵王惧于秦的强大而不得不同意交换,后因秦王想以强而据为已有并不想拿城池交换,从而引出一段完璧归赵的千古传奇,和氏璧成为中华玉器史上的一个史诗般的传奇并形成千古扑朔迷离的传说。

对于和氏璧到底是用什么玉料制成则争论很多,每一个学者都引经据典写了不少相关的论著,同时因个人的喜好和各自的目的而提出了不少不同的见解。

当代的学术界对和氏璧的原料主要有以下几个说法:

一是拉长彩石说,二为和田玉说,三为河南南阳的独山玉说,还有强人认为是超级裸钻。

“拉长石说主要有一些地质专家和浙江宝玉石研究所袁奎荣教授提出的。

“和田玉说阵容强大,先后有2002年的玉石之路科学考察活动,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奖设计者所支持,但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功利性太浓。

“独山玉说先后有南阳市宣传部在2008年央视《探寻和氏璧》节目中提出,中国地质科学院退休研究员赵光赞先生于2010年在《宝玉石周刊》译文支持独山玉说另外还有玛瑙,翡翠等各种学说,但却没有一家能得到大家的公认,因为他们都难以解决历史记载中的两个基本事实,一是和氏璧外面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普通石头,厉王、武王皆不能辩,连皇家玉工也不识,这样一个条件拉长石、和田玉、玛瑙、翡翠就要靠边了。大家都知道有不少玉外面都有一种氧化物,我们称之为皮,但是不知上述那一种玉石外面的皮色能和普通的石头一样,即使连皇家玉工也难以辨认?另外有玉雕常识的人都知道玉的密度比一般的石头要高很多,也就是同样的体积它比石头要重很多。如果一个皇家玉工连这个也分不出的话也早该被砍下双足了。

独山玉最为接近,因独山玉是几种颜色共生,也互相相蘘。但毕竟和别的石头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另外历史上看独山玉开采较早,春秋时早就已经开采,并不珍稀。当时的厉王、武王可能不知,但玉工不能不知吧!

和氏璧第二点也是大家都知但都视而不见。即,和氏璧的唯一性,在和氏璧在世的百年间围绕它的事情发生了一件又一件,各国国君都视为至宝,都想据为已有,直到秦统一的百年间没有出现第二块,以此来推测的话,那在和氏璧在的百年间,同种的玉料如是拉长石、和田玉、独山玉都已开采几千年,和氏璧玉价值再珍惜几十块、几块总会有吧!我想秦王的脑子再进水也不会要拿十五座城池去交换,这也是所有的专家和学者都无法说服众人的原因吧!

抱着对这个问题的兴趣和多年来的资料整理研究,结合我个人多年来从事玉雕的经验,我个人认为,徐州附近的安徽灵璧县朝阳镇产的白灵石也许能解开所有的问题。

白灵石因白如雪、凝如脂、润如玉而得名,也有称为白灵玉。颜色和油润性可比和田羊脂玉,只是密度稍差,白灵石只产朝阳镇仅有一个村子的山中夹石而生,为石所包,只有打开才能发现。否则无人能识。这正好和卞和三献石头,而历王、武王、文王三代皆不识,连玉工也不能辨,楚文王也只是因为被和卞的真诚之心所感动才叫人刨开石头见到美玉的,这和白灵石出世一模一样。中国历史上向来以石美者为玉,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很多同事期的玉佩玉璜现在都被认为是彩石,而白灵石的白如雪、凝如脂的特点,其色泽润度和油性不能不说是难得一遇的玉,完全符合在当时以白璧无暇而喻君子之风的审美时尚。

以产地来说,和氏璧来源一说是楚山,二说是荆山。楚山有点难以定论,现在每个学者都把提出各种学说之地定为楚地之山,而徐州古称彭城是西楚都城,也不能不称之楚地吧!第二说是荆山,也就是安徽蚌埠周围的怀远,距灵璧不到一百公里。东汉末年文学家蔡邕在《琴操》中记述……于是和随使献王,王使剖之,中果有玉,乃封和为陵阳侯。卞和辞不就而去,作退怨之歌曰:悠悠沂水经荆山,精气郁泱谷岩岩。中有神宝灼明明,穴山采玉难为功。于何献之楚先王,遇王暗昧信谗言。断截两足离余身,俯仰嗟叹心摧伤。紫之乱朱粉墨同,空山歔欷涕龙钟。天鉴孔明竟以彰,沂水滂沛流于汶。进宝得刑足离分,断者不续岂不怨。中有两句对和氏璧的出处说的很直白。

其一悠悠沂水经荆山。诗中的沂水和荆山分别在何处呢?现在横跨山东,江苏两省的沂河是淮河流域泗、沂水系中较大的河,位于山东省和江苏省北部,曾为古淮河支流。从当下沂河流经区域知,古沂水是流经江苏西北部的徐州。而九顶山横跨苏皖交界的睢宁县和灵璧,因此荆山就是徐州附近的山脉。

如果机缘巧合流落一块到怀远也并非不可能,大家知道一种玉石的出产一般不可能只出一块的,这才有了现代学者认为和氏璧是超级裸钻的雷人假说,如果裸钻以古人的设备和技术也许没有二三百年难以制成和氏璧,这肯定不对。

白灵石隐在偏僻的山中历史上一直没有开采,直到1988年才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地质部,中国奇石协会联合主办深山寻宝活动才逐渐让世人认识,这也解开为什么和氏璧只有唯一而当时没有第二块的原因。

关于和氏璧下落也有趣,一说是制成传国玉玺这不太可能,因春秋时玉璧都不厚,不可能制成玉玺,还有一说是秦灭被项羽得,随后的楚汉战争,项羽兵败和氏璧下落不明,可能失落的彭城城下(和氏璧)也许是另一种回归吧!

我和白灵石的缘分起于1997年,我刚从深圳连青云玉雕大师工作室从事翡翠雕回来。偶在一朋友处发现一小块立即被深深的吸引,我当时凭直觉感到它是一种上乘的雕刻玉料,回家试做一山鬼,一上海商人一见大喜当即高价收购并催我再做一批。

作品推出后立即引来各方的关注,不论是天工奖全国工艺美术展如世界徽商大会都连连获奖,特别是今年我和林老师两个人在全国百花奖神工奖各获两项金奖,大家对白灵石艺术的喜欢可见一斑,随着我对白灵石的了解再结合历史记载,我越来越相信它应该是和氏璧的原料。

当时把发现和从事玉雕的朋友一说,朋友们一听就急了,但当他们开始了解白灵石时,同意的人越来越多,我的信心也越来越足,斗胆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望大家能不吝指教,现在北京市北三环大钟寺爱家国际收藏交流中心二楼5027室白灵石和我部分作品,如大家有共趣,可以拿白灵石和历史上记载的和氏璧分析比较,看看是不是和我记载中的和氏璧相吻合。


欢迎关注中国玉雕大师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张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与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中国玉雕艺术媒体门户网站 —
网址:www.dashiyudiao.com
总部:北京 主编:李京光 编辑部官方微信:13796034138
编辑部官方邮箱:dashiyudiao@163.com
京ICP备18012624号-1) 本站原创文章、图片及版式设计未经授权严禁模仿、盗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