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收藏鉴赏>大师讲玉> 正文
【陆华说玉】有吗?海派玉雕人文

2018/12/4 玉雕大师艺术网 作者:陆华


翻开《中国玉器通史》和《中国玉器全集》,无处不在的是玉琮和玉壁、玉羊和玉猪、玉戟与玉剑、玉笈和玉勾等等,展现的是每个时代活生生的生活场景。当这些失去功能性的美丽玉件,放在我们的面前时,呈现的是历朝历代祖先们琢下的文明光辉。

8000年中国玉文化的发展历史,应该是一部纪录中国人政治、经济、生活、军事、建筑、商业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陆华作品

众所周知,玉的硬、白、润,是中国人的发现;玉的仁、义、善,是中国人的创造。

当这种与天齐寿的天然材质遇上了人的琢刻时,世界就有了永恒的纪录;当人类在不断发展中,生活的快乐、碰到了疑问、面对着困难、思考的方法和找到的答案,就会让一块比人生命久长的玉来承载遗留传送的角色。从此,玉有了文物的角色,文化的角色和文明的角色。

《红楼梦》、《封神榜》、《西厢记》、《渔翁》和《仕女》等,一看就明白是中国文化经典中的经典,也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玉石雕刻厂人件车间的常规题材;《太极》、《二乔共读》、《人体的迷茫》、《玉骨同妍》、《松竹梅套牌》、《方圆》和《女人与猫》等,丰富的道德情怀、文人修行和人性思考,是2005年左右海派玉雕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观音》、《关公》、《刘海戏金蟾》、《灵鹤献寿》和《金玉满堂》等,充满着明清家族血亲和商业文化相生的民俗诉求,是近十年左右每年每届玉雕评奖中不会缺席的题材;《玉镯》、《弥勒佛头》、《骷髅头》和《皮色小件》等,都是当今互联网平台上热销的品种,代表着年轻一代玩玉者皮色为美和以小为美的价值观……这份名单不完整,却反映出当代玉雕由始至今三十多年来生产、交易、收藏和投资的趋势,这种由计划到市场、文化到实用、文人到平民、50后到80后的走向,延续着8000年中国玉文化由神性、皇性、贵族性、道德性、民俗性和平民性扩散的发展脉落,客观的纪录了每个时期的社会价值观。

吴德昇作品

当今社会,信息发达,知识爆炸,数字化改变了人们的生命意识、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全球化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价值观越来越趋同;而个性化又让人的梦想越来越大,财富积累的速度越来越快。那么,悠久的玉雕在用料、诉求、题材、内容和表现上,怎么顺应多元化世界的发展,是海派玉雕能否生存、发展和创造的大问题。

其实,在中国人的身体中天然存储着玉的基因,玉是好的、善的、高贵的,玉的属性决定着她一定是殿堂级的、博物馆级的宝物,这种由材质造就了她“纪录——琢刻——永恒”的价值,让8000年的中国人都是仰着头望着她供着她并传着家的。

翟倚卫作品

今天,当琢玉者沉醉于经典的牌子、玩件和器皿时,想想古时的生活场景和生活习惯;不如再看看身边的手机、包袋和奢侈品,想想自己的生活场景和生活习惯。当琢玉者陶醉于常作的观音、蝙蝠和如意,想想古人的精神需求和情感表达;不如再看看周围的机器人、摩天大楼和玫瑰花,想想自己的精神需求和情感表达。

当我们每天习惯制作着祈福纳福作品时,千万想想人们还有好多忘不掉的梦想、痛苦和无奈需要玉来铭记;当我们每天习惯生产着避邪驱魔产品时,千万想想人们还有好多对世界、社会、生活的看法想法需要玉来纪录。

玉是传统的,经典承载着古人天地人的情怀;玉是鲜活的,需要表达今人自由个性的价值观。

时代变了,人变了,玉雕也该变,今天的玉雕,一定是明天的文物、文化和文明。

玉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注入些文学、哲学、历史、社会和艺术的思考,可否?

注入些快乐、感动、痛苦、警示和无奈的反应,可否?

当代需要玉雕,因为中国文化需要吐故纳新,就象历史上发生的每一次变化;上海需要玉雕,因为国际化大都市需要中国文化红利。

玉雕碰到上海,玉雕有了无限可能;上海碰到玉雕,上海有了无限可能。


欢迎关注玉雕大师艺术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张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与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中国玉雕艺术媒体门户网站 —
网址:www.dashiyudiao.com
总部:北京 主编:李京光 编辑部官方微信:13796034138
编辑部官方邮箱:dashiyudiao@163.com
京ICP备18012624号-1) 本站原创文章、图片及版式设计未经授权严禁模仿、盗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