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收藏鉴赏>大师讲玉> 正文
【陆华说玉】信吗?海派玉雕商业

2018/12/18 玉雕大师艺术网 作者:陆华

二十世纪初,京剧从北京到上海,成了“海派京剧”;越剧从嵊泗到上海,成了“海派越剧”;本滩从上海乡村到上海城里,成了“沪剧”,书画从江浙安徽到上海,成了“海派书画”,同样,玉雕从南京、苏州和扬州到上海,慢慢也成了“海派玉雕”。

吴灶发作品

到了上海的京剧、越剧、本滩、书画和玉雕,之所以能被冠以“海派”,则是因为“商业化”作怪。想想,上海是中国最早城市化的地方,人和人的关系就从土地上的宗族血亲,变成了水泥上的陌生人社会,那么,连接人关系的基础可能就是利益,而不是情感。

黄杨洪作品

人生地不熟的,只有“适者生存”,搞不懂的北京、嵊泗和乡村思路,听不懂的北京话、嵊泗话和本地话,看不懂的江苏、浙江和安徽文人情怀,在这里只能变成上海思路,而为了上海市场改变,“海派京剧”更短更轻松,“海派越剧”更美更缠绵,“沪剧”更高档更生活,“海派书画”更功能更富贵,厉害的是这些成熟后“海派”们,既满足了上海的需要,又别开生面的开创了京剧、越剧、沪剧和书画的新时代新局面。

王金忠作品

而清朝末年到了上海的玉雕,本为了出口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适应着解放前的珠宝市场、计划经济下的外贸市场、改革开放初期的加工市场和当今的“海派玉雕”创作市场。

再想想,百多年的“海派玉雕”形成、发展、成熟过程,就是不断适应市场和改变自身的过程,不管这种改变过程出于自觉或被动,客观上形成了为“市场”需求而生产“产品”的“商业化”过程。

今天,曾经引领当代玉雕发展趋势的“海派玉雕”,似乎又到了改变的关键点。

苏州、镇平和揭阳自发型经济市场整合了材料、加工、创作、批发和销售的产业链,不是上海所能模仿,也不必去模仿的。

上海构筑“全球城市”的定位,势必承担着中国经济、金融、航运、贸易和商业的再开放重任,在经贸、科创和智能上的竞争上,失去“土地红利”和“人口红利”的中国,只能以“弯道超车”的角色赶超国际最新最高水平,任重道远,而中国的掘起,最有竞争力的往往是中国“文化红利”,这点却被我们自己忽略了。

上海作为枢纽型“全球城市”,在中国“文化红利”转化“文化专利”、“文化品牌”、“文化产业”、“文化商业”和“文化资本”的过程中,可以发挥极其巨大的作用。其中,玉、玉器和玉文化的“文化红利”溢出价值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玉器,8000年来形成的祭品、饰品、牌子、玩件、摆件、器皿和山子等样式,经、史、子、集,教授着政教纲常;儒、释、道,诉说了道德伦理;唐诗、宋词,吟唱出人文情怀;蝙蝠、如意,代表了美好愿望……这些都积聚了中华民族历史、政治、文化、经济、军事、艺术、民俗等文明成果,陪伴了一代一代中国人休养生息、图精励志,是我们这代中国子孙必须世世代代发扬光大的。

在今天这个历史关口、时间节点和玉雕角色上,你如果用上海胸怀和商业眼光去回望,“玉文化红利”赫然呈现。

传统玉雕产品最大的障碍就是琢玉者不会考虑消费者需要,一如既往的生产再生产,当传统诉求的产品供大于求或不适应市场时,加上永远解决不了和田玉辩别难问题,使得产品积压和资金滞压。

而流通领域的产品积压和资金滞压更严重,那句“要么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老话害人不浅,这行业的人是不会相信暴利时代的结束。面对传统产品、传统商家和传统生产方式、传统交易形式、传统思考模式和传统价值观念,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不传统”,就是以消费者思维和消费者需求思考、生产和交易。

同样,在上海这个日益沉淀的文化氛围和商业环境中,应该思考的是玉雕行业转换玉雕产业的可能性,我们背靠的是苏州、镇平和揭阳强大的玉雕生产资源,面向是极需中国文化商品的国际成熟市场。那么,“玉文化专利”、“玉文化品牌”、“玉文化产业”、“玉文化商业”和“玉文化资本”才有了可能。


作者简介:

陆华,1975年进上海玉石雕刻厂工业中学,系统学习玉雕工艺、艺术和文化课程,1978年进上海玉石雕刻厂人件车间从事玉雕生产和设计,后毕业于上海工艺美术学院。

玉雕作品追求中国文化价值观,从禅意中悟取创作设计理念,《大暑冬至》、《禅境》、《温暖天堂》等获中国玉雕”百花奖”、“玉龙奖”等评选金奖,现为中国玉雕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海派玉雕特级大师等;创立《陆华说玉》新媒体平台,出版《海派玉雕大师名家》、《中国玉雕艺术代表人物》及《海派艺术大家》二十多本有关玉雕图书,现为中国玉雕艺术评论家,中国首饰玉器百花奖专家库成员,中华古玩城联盟秘书长;在中国画、书法和瓷艺创作上,题材高古、线条古拙、色彩明快,追求着中国人文观与当代意识的审美、意趣和价值的融合。

现为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杨浦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欢迎关注玉雕大师艺术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张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与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中国玉雕艺术媒体门户网站 —
网址:www.dashiyudiao.com
总部:北京 主编:李京光 编辑部官方微信:13796034138
编辑部官方邮箱:dashiyudiao@163.com
京ICP备18012624号-1) 本站原创文章、图片及版式设计未经授权严禁模仿、盗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