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收藏鉴赏> 正文
试论玉雕艺术中佛教题材的表现

2017-1-12 中国玉雕大师网 作者:汪国连

唐代菩萨立像(西安博物馆东方维纳斯)

进入当代,传统的雕刻工艺日新月异,不断地被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更新而更新。仅仅是近几十年的时间,玉雕就摆脱了“三分手艺七分工具”的传统工艺状态。特别是近年来,依托空前的高新技术工具,玉石材质的雕刻已经到了无所不能,无坚不摧的境地。

今天的玉雕与传统不可同日而语。已经不是简单的琢磨工艺,而是复合着材料、色彩、造型、寓意、层次、表象、图解等等文化要素与内涵,成为综合性的艺术品创造行当。这也迫使我们以全新的表现手法,来重新诠释这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艺术。

另一方面,大众对于玉石雕刻作品的艺术审视与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我认为,实际上,这是对雕刻从业者提出的更高要求。就玉石雕刻艺术的创作而言,创意的时代感、题材的诠释观、情节的故事性、形象的把握度等等,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专业性的要素。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玉石雕刻佛教题材的创作,带来的是“社会性的围观”,不仅仅是人们的要求更高了,如果需要,还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将你的作品与相关的经典图片相对比。这也促使我们玉石雕刻的从业者们,要更加扎实地加强文化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艺与基本素养。

鉴于此,本文试以玉石雕刻中人们经常做,而且一直都在做的“佛教题材”为主题,谈几点初步的体会与想法。

一、佛教艺术在中国发展与变迁

有据可考,佛教在中国的传入和扩散,大约在两汉之际(约在公元纪元前后)。文献记载佛像与此同时传入,但在中国西部的新疆以及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古代称之为西域),佛教和佛教艺术的传入则要更早一些。

法海寺壁画千手观音

西佛入中,古印度的佛教艺术,经过中国的艺术家和民间工匠的吸收、融合和再创造,形成了更具中国特点的佛教造像,也使得佛教的理念更容易更快捷地在社会上流传和发展开来。

佛教中的佛像,主要作为佛教徒供奉和礼拜的对象。历史上,佛像艺术的发展和流行,基本上是伴随着中国佛教的兴衰而兴衰,两者之间有着直接的、显而易见的密切关系。

经过了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元明清历代至今,佛教在中国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综观全貌,笔者认为其中以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佛造像最为经典。究其原因,当与其时的崇佛敬佛的社会风气有着直接的关系。有例为证,现今的龙门、云冈石窟,敦煌石窟,还有出土的大量佛造像,最为精美的大都是这些时期的。经典的佛像,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北京保利博物馆都有陈列展出。

还有,比较经典的佛教壁画造像,现存较为完好的是明代的佛教壁画,有北京的法海寺壁画(明宫廷画师创作),还有河北石家庄毗卢寺的壁画(毗卢寺的壁画民间创作)。

法海寺水月观音

以上这些,都是笔者经过多次的实地观摩后得出的结论。

二、玉石雕刻表现的佛教题材

玉器佛教造像中,玉雕观音是最常见的题材。

观世音者,世人称念此菩萨名之音而获救,故云:观世音者,观自在者,观世界而自拔苦与乐之意。

观世音菩萨的全称尊号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别称救世菩萨、莲花手菩萨、圆通大士等。据说在唐代,因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

观世音的名字蕴含了菩萨大慈大悲济世的功德和思想。据《妙法莲华经普门品》记载,“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意思就是,世间一切遇难众生只要一心称念该菩萨名号,菩萨就会及时观其音声而前来相救。

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南北朝多依经典作男相,唐朝以后常做女相,是佛教中最受崇拜的菩萨。

按说,玉雕佛教观音造像的表现,应该朔根求源,查有出处。然而一直以来,玉器的观音造型多是凭着雕刻师的了解和想像,基本是无标准模本可对比。

过去的玉器,大都是皇家和贵族们才能拥有的奢侈品,玉佛像更是如此。囿于材质的限制与技艺的水平,能够雕刻的面相慈祥,神情兼备已经是不容易了。周致细腻,比例匀称的观音佛像,无疑是虔诚的佛家弟子们供养、观修的极好对境,也是值得珍爱、收藏的艺术极品。

在我们社会步入小康的今天,对于逐渐富裕的国人来说,拥有玉器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就玉器的题材而言,大众对于传统的佛像情有独钟,能够得到一件玉佛是令人向往的。正是如此原因,在当代玉石雕刻的作品中,佛像观音占有着相当大的比例,以至于频频出现在玉器的专业奖评中。

另一方面,每个玉雕从业者都看好这个需求的机遇,在玉石雕刻创作中佛像也是常用题材,这就从专业的方面,使得我们有必要佛像的雕刻塑造,形象的攀摩定位,对佛教艺术的表现进行重新的审视。

我的观点是,师经典找依据,师传承求创新,力求在揣摩中幻化出新,表现具有时代感的佛教造像。

三、当代玉石雕刻佛像的与时俱进

我认为,古老而又新颖的玉石雕刻艺术,与武术、京剧、书法相同,既是我们的国粹,也是东方艺术的瑰宝。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这样论述:“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中国唐代玄奘西行取经,历尽磨难,体现的是中国人学习域外文化的坚韧精神。根据他的故事演绎的神话小说,我想大家都知道。中国人根据中华文化发展了佛教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佛教理论,而且使佛教从中国传播到了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

这段话,系统、全面、深刻地向全世界阐释中国自己的文明观,也阐明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及其“独特的佛教理论”,并指出佛教“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

这段话,对我们从文明交流互鉴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佛教,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启迪意义。

和平的内涵是东方文化最显著的质性。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等道德观念,形成了社会及个人的行为规范。可以预见,未来世界社会文化的发展重心在于东方文化。其中,中国化的佛教将承担起重要的角色。

佛法有助人们心灵中建立高深的智慧和宽大的慈悲精神,使整个的生命系统在协调之中安祥平静,又具有一种合理的生命动力。佛法中依正不二、佛性平等、菩萨心行等种种智慧和精神,也是救治社会人心的良药,实践意义上的涅槃之境和现实意义上的极乐净土,正是真正意义上的和平。

历史地看,惟玉为上,惟工显优,曾经是玉雕的主流。时至当代,新的玉种,新的手法,汇聚着人生理念,时代风尚。可以说,玉雕艺术的魅力是对我们的考量,是需要我们来担当的。

陈列于全国各大博物馆中的各种精美的佛造像,给人们提供了欣赏佛教艺术的版本。随着人们对佛教文化的越来越重视,对经典的佛教造像,看的多了审美就会有不断的提高。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着自己的佛像,有着自己对佛的理解。

这也对玉石雕刻佛教题材的创作,提出了一个更高的现实的要求。作为玉雕创作人员,要与时俱进,多看、多画、多练。如果我们还在一味地“闭门造车”不求甚解,无所进步,被淘汰出局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晟觉出品——佛缘隋像


欢迎关注玉雕大师艺术网编辑部微信

编辑:张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与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中国玉雕艺术媒体门户网站 —
网址:www.dashiyudiao.com
总部:北京 主编:李京光 编辑部官方微信:13796034138
编辑部官方邮箱:dashiyudiao@163.com
京ICP备18012624号-1) 本站原创文章、图片及版式设计未经授权严禁模仿、盗用,违者必究!